来源:医脉通;作者:刘建欣;摄影:朱建华
科技和人文是医学的两只翅膀,只有比翼,才能齐飞。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这些年发展很快,拥有着一大批高水平的肿瘤临床诊疗专家和团队,在多个专业领域的领军地位已获国际国内同行公认。
在专注于临床、科研、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一群志同道合的专家也在为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改善医务人员工作环境舒适度而费尽心思。心音坊的成立,就是一次极为成功的尝试。
“音乐具有强大的力量,超越语言,超越国界。音乐可以让我们心情澎湃,音乐也可以让我们心静如水。心音坊是个文艺的名字,其实我们的创意很简单,就是尽管目前的就医环境和资源还有限,但我们在努力实现为患者提供温馨的服务环境和氛围,体验轻松、舒缓的音乐带来的温暖和爱心,发展医学人文。”
康复科主任唐丽丽主持心音坊启动仪式
著名癌症心理康复专家、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康复科主任唐丽丽说,希望自己工作的医院能够拥有一架钢琴,是多年前她在国外医疗中心参观时就有的一个梦。这些年随着出国开会和各种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她发现所到之处,几乎每家医院的大厅都有一台钢琴,那里有志愿者饱含热情的弹奏,那里有工作人员温馨周到的服务,那里的空气中飘着咖啡的香味,那里的墙壁变成了艺术长廊,那里的医院好美!
今年10月21日,著名淋巴瘤诊疗专家、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淋巴瘤科主任朱军发起成立了北肿内科基金会,那些在公立医院财务预算中很难出现却又真正能改善医疗环境的东西,比如免费为患者和家属提供的纸巾、咖啡机、茶壶等各种接地气的物品,从此有了合适的来源进行募集。
一台三角架钢琴,有没有可能呢?眼看着圣诞节和新年快要到来,唐丽丽迫不及待找到基金会的同事说出这个想法,没想到大家竟一拍即合。但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不得不提醒唐丽丽,一台三角钢琴需要不少钱,募捐时间会比较长,可能需要一年。唐丽丽在接受医脉通采访时坦诚地说到,“如果真的要等待漫长的一年,我很担心自己已经没有当初的热情了”。
经过商量,募捐工作即刻启动,基金会的工作人员开始给北京各大琴行打电话。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北京东方佳韵文化艺术中心愿意提供一台八成新的二手三角架钢琴,医院可以先搬来使用,钱,等基金会募到了再说。
党委书记朱军为捐赠钢琴的企业人士颁发荣誉证书
“我真的没想到这么快!”唐丽丽说,从提出想法到钢琴落实,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高兴之余,唐丽丽意识到,让钢琴进到医院,光口头提出想法还不行,于是科里写了一份非常正式的申请,并找院领导签字,“领导们都很高兴,签字都特别痛快,这说明我们的医学人文理念是一致的!”
钢琴弹奏志愿者的招募和“心音坊”启动仪式的准备是同时进行的。著名胃肠肿瘤专家、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在12月29号早上的心音坊启动仪式上接受了医脉通的采访,他强调了音乐对人的独特作用,并且提到,钢琴是西方大的医学中心非常常见的物品,“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多个部门的工作人员都参与了心音坊的筹备工作,包括起名字、场地的选择和布置等等。”
院长季加孚在心音坊启动仪式上讲话
志愿者现场弹奏经专业音乐治疗师细心挑选的钢琴曲目
“钢琴摆在那里,最重要的是得有人弹。”在唐丽丽看来,志愿者的招募是心音坊最重要的工作。而这场充满爱心的招募,发动了本院的医生护士、北医的学生、音乐学院的艺术生、专业的音乐家和音乐治疗师以及患者、患者家属等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虽然因为许多会弹的人没时间、想来能来的不会弹,合格的志愿者目前只有十几位,但是招募工作并不会停。“心音坊不是一把热情的火,烧完就完,而是要文火慢炖,持久地发挥她的功效。”
钢琴所在的位置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外科楼一层大厅,刚好在唐丽丽掌舵的康复科门诊旁边。恰当的音乐可以成为享受和治疗,不恰当的弹奏也可能干扰治疗,影响患者、家属休息。因此,心音坊将根据一层各科室患者的实际治疗情况,每天上午、下午各安排1小时的弹奏时间。
副院长郭军为志愿者颁发聘书
唐丽丽的下一个梦想,是希望国内更多的医院在医学人文方面多一些实际性的动作。“不一定是也要有钢琴,可以是其他乐器,可以是摆放雕塑、挂画幅等其他的艺术形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更重要的是让这种人文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深入到每一家医院。让患者的就医环境,让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都得到改善,让医院成为一个更加温暖的地方。”
领导与志愿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