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报编译整理,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复发或转移性头颈鳞癌预后差,目前一线治疗可采用铂类+氟尿嘧啶+西妥昔单抗方案,但只有30-40%的患者可以活过1年,中位总生存期仅有10-12个月。当铂类治疗失败后,紫杉类联合甲氨蝶呤也不能明显能改善生存。对于此类患者,虽然姑息治疗可能是唯一选择,但仍需要更加有效且低毒的治疗方式。
头颈部鳞癌在有无HPV感染的情况下均存在较多的基因突变负担,其中与免疫和炎症相关的突变常见,如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B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通路相关基因。这在某种程度上能解释为什么头颈鳞癌中多见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同时也说明免疫治疗在头颈鳞癌中可能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的Tanguy Seiwert教授在KEYNOTE-012试验中抽取头颈部肿瘤队列,评价肿瘤免疫药物PD-1抑制剂Pembrolizumab治疗晚期头颈部鳞癌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研究结果2016年5月27日在线发表于Lancet Oncology杂志。
主要研究内容
KEYNOTE-012研究是一项开放标签、多队列、多中心的Ⅰb期临床研究,在ClinicalTrials.gov的注册号为NCT01848834。其中头颈部鳞癌患者入组的主要标准有:
◆年龄≥18岁
◆确诊为复发或转移性鳞癌
◆存在PD-L1表达(免疫组化阳性至少>1%)
◆按照RECIST 1.1标准有可评估的病灶
◆ECOG PS≤1
◆器官功能耐受
自2013年6月7日至2013年10月3日,共有104例患者入筛,81例(78%)PD-L1表达阳性。最终有60例头颈部鳞癌患者入组并接受治疗,其中HPV阳性23例(38%),HPV阴性37例(62%)。
入组患者接受Pembrolizumab 10mg/kg静脉给药,每两周一次(共24个月)直到疾病进展、无法耐受不良反应或出现其他阻碍治疗的疾病。
主要终点是评价药物安全性以及达到总体缓解的患者比例。
主要研究结果
患者对Pembrolizumab不良反应耐受性良好,3-4级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0/60),最常见的是ALT和AST升高、低钠血症,其中1例患者出现3级药物相关性皮疹。共有27例(45%)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但并没有药物相关死亡发生。
对于可评估的患者,中心影像检查显示总体缓解有8例(18%),其中HPV阳性4例(4/16),HPV阴性4例(4/29)。
结语
该研究是正式发表的文献中首次评价PD-1或PD-L1抑制剂在晚期头颈部鳞癌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在其他治疗难以奏效的患者群体中,Pembrolizumab表现出较好的耐受性和较为明显的抗肿瘤活性。
另一项重要的研究CheckMate-141在2016AACR年会上发布结果,对于复发或转移头颈鳞癌,经铂类治疗无效后,单药PD-1抑制剂Nivolumab比紫杉+甲氨蝶呤化疗有更好的OS。未来免疫治疗与传统治疗(化放疗、手术)相结合或许能够真正改善晚期头颈鳞癌预后。
打开微信 →→ 添加“医脉通肿瘤科”公众号,或扫描电脑屏幕右上方二维码 →→ 关注医脉通肿瘤科。随时随地获取肿瘤前沿资讯,一次打包最实用的肿瘤治疗知识。做科研达人、临床高手,尽在医脉通肿瘤频道。
信源:Tanguy Seiwert, et al.Safety and clinical activity of pembrolizumab for treatment of recurrent ormetastatic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head and neck (KEYNOTE-012): anopen-label, multicentre, phase 1b trial. May 27, 2016. Lancet Onc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