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CSCO—南方”肿瘤生物治疗与分子靶向治疗论坛在广州胜利召开

发布时间:2012-05-30 浏览次数:758次 来源: 作者:
  2010年6月18日至6月20日,第四届“CSCO—南方”肿瘤生物治疗与分子靶向治疗论坛暨第九届全国肿瘤综合诊疗新进展研讨会在广州市颐和大酒店及松园宾馆隆重召开。
  这次大会由广州抗癌协会(GACA)/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主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中心承办,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协办。本次大会由南方医院副院长兼肿瘤中心主任、GACA理事长、CSCO执行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ACA理事兼肿瘤标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罗荣城教授担任大会执行主席,由CSCO执行委员会前主任马军教授和现主任秦叔逵教授担任共同主席。
  出席本次大会的嘉宾、代表、列席代表和医药界代表共计1000余人,他们来自肿瘤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和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国际知名医药公司。CACA宣栋生理事长助理和广州市科协黄敏书记出席大会并先后发表了重要讲话。GACA名誉理事长陈尊器教授及各位名誉理事、常务理事、理事、委员积极参会。CSCO派出强大阵容参加此次学术盛会,包括CSCO荣誉主席孙燕院士,CSCO指导委员会委员姚开泰院士、胥彬教授、宋恕平教授、余子豪教授,CSCO执行委员会前主任马军教授,CSCO执行委员会候任主任吴一龙教授,CSCO执行委员会副主任于丁教授、罗荣城教授,CSCO秘书长李进教授,副秘书长陆舜教授,CACA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陈忠平和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周清华教授,CSCO执行委员会常委和委员王远东、林桐榆、冯继锋、张伟京、林丽珠、郭伟、黄向东、黄慧强、申维玺、杨衿记、徐萌等教授也参加了会议。
  本次大会的主题是: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与个体化治疗。大会荣幸地邀请到来自美国和国内在分子肿瘤学、肿瘤生物学和临床肿瘤学方面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科学家为大会做肿瘤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的专题讲座。包括上述专家和陈志南院士、郭亚军、杨名添、李金瀚、戎铁华、何友兼、王晓怀、何建行、盛信秀、韩焕兴、汪森明、吕跃、谢德荣、季晨阳、廖宁、张晨芳、龙浩、廖旺军、李晓曦、张军一、钟惟德、伍小军、梁卫江、曹小龙、石汉平、李黎波、尤长宣、周志伟、郭仁宏、黄宇贤、李晓祥和来自美国的Alan A Alfieri、刘勇、卢洋和来自德国的Boris Muller Hubenthal等在内的60多位国内外肿瘤学专家担任了大会或卫星会主席或主讲。他们的学术报告及时全面地反映了近年来肿瘤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最新成果与发展趋势,尤其是肿瘤生物治疗与分子靶向治疗、肿瘤多学科综合诊疗等领域的前沿动态。
  《24小时医学频道》、《医师报》等新闻媒体对大会进行了跟踪报道。《24小时医学频道》为这次大会派出强大的采编队伍,并设立专网栏目全程报道这次大会的主题内容,会前和会中安排多场采访。本次大会执行主席罗荣城教授就本次大会的主题发表了重要见解,他特别强调,目前肿瘤治疗已逐步进入个体化治疗的时代,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分子靶向药物的不断出现,肿瘤分子生物标志已在肿瘤的个体化治疗中凸现出重要的临床意义。在这方面,肿瘤的个体化特性表现得愈加淋漓尽致,不但不同肿瘤的分子生物标志存在极大的区别,即使是患同一种肿瘤的不同个体之间、甚至同一个体的肿瘤发展的不同阶段,肿瘤的分子生物标志也存在着不同。因此,需要针对每一个恶性肿瘤患者,根据肿瘤的不同分子分型及其生物特性,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制定出规范的、合理的、特异性很强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事半功倍”,取得理想疗效,同时又能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已经成为了肿瘤治疗的热点和主要发展方向,而这种治疗要以肿瘤的分子分型作为基础,即必须根据病人的分子生物标志的检测结果进行治疗方案和药物的选择、优化。在省内,包括南方医院、中大肿瘤医院和广东省人民医院等在内的多家医院已开展多种肿瘤分子生物标志检测,并将肿瘤分子标志作为肿瘤的疗效预测指标和预后指标。
  会议历时3天,分3个主会场进行,共有12场大会报告,还安排8场卫星会议。本次大会自始至终都洋溢着浓厚的学术气氛,交流活跃而深入,为国内同行和国外专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机会,深受与会同行专家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赞扬。本次大会组委会为会议进行了充分的准备,继续沿用学术赞助的“代金券”制度,充分调动了各团体会员单位和所属各专业委员会的积极性。会议组织周密、服务细致、工作人员着装统一,充分体现南方医院肿瘤中心“团结、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本届大会的成功举办有助于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促进我国肿瘤生物学基础和临床的研究,促进肿瘤规范化、个体化治疗的进一步推广,促进肿瘤生物治疗新理念、新模式的应用,并将推动我国临床肿瘤学整体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中心 李爱荣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