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指个体处于严重不舒适的感觉状态,它是中、晚期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有时很难控制,对患者威胁很大。据统计全世界有癌痛患者约1400万,每年新发生的癌症患者约700万,其中30%-6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我国现有癌症患者200多万,每年新发生的癌症患者约160万,疼痛发生率40%-50%,50%患者的疼痛为中至重度,其中,30%为难以忍受的重度疼痛。癌症疼痛(癌痛)从心理、生理、精神和社会多个方面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但大量国际调查资料表明,癌痛得不到充分治疗是个普遍现象,控制癌痛是个不容忽视的全球性公共健康问题。
一. 药物止痛及护理
是控制癌痛的主要手段。WHO三阶梯癌痛治疗方案是一个在国际上广泛认同的药物治疗方案,只要正确地遵循该方案的基本原则,90%的癌痛患者会得到有效缓解,75%以上的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得以解除。所谓三阶梯疗法,是指根据轻、中、重不同程度的疼痛,单独和(或)联合应用一阶梯(以阿斯匹林代表的非类固醇抗炎药)、二阶梯(以可待因代表的弱阿片类药)、三阶梯(以吗啡代表的强阿片类药),配合其他必要的辅助药来处理癌性疼痛。这套方法的基础是使用止痛的阶梯概念。具有方法简单、用药量合理、价格不高、药效良好等特点。
1. 三阶梯止痛疗法的基本原则
(1)反复评估
在给药物治疗前,首先要对疼痛进行评估,从而了解疼痛的原因、部位、程度以及性质,以此为依据选择适当的药物,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治疗开始后,也应反复评估,根据治疗效果调整最恰当的剂量。
(2)口服给药
止痛药最好的给要途径是口服。具有以下特点:①方便,不受人员、地点限制,便于应用,可提高生活质量;②能应付各种多发性疼痛;③效果满意;④副作用小,可减少医源性感染,并将耐受性及依赖性减到最低限度。
(3)按时给要
即按照规定的间隔时间给要,如每隔4h 1 次或12h 1次,下一次剂量应在前次给要效果消失之前给予,以维持有效血药浓度,保证疼痛连续缓解。不能用“痛了就吃,不痛就不吃”的按需给药方式,一方面患者承受不了必要的痛苦,另一方面持续疼痛可使痛阈降低,需加大药物剂量才能缓解症状,增加了机体对药物的耐受和依赖的可能性。
(4)按阶梯给药。
(5)个体化
对麻醉药品的敏感度个体间差异很大,所谓合适剂量就是能满意止痛的剂量。标准的推荐剂量要根据每个人的疼痛程、既往用药史、药物药理学特点来确定及调整。
(6)注意具体细节
对用止痛药患者要注意监护,密切观察其反应。护士要将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告诉患者,目的是使患者获得最佳疗效而发生的副作用最小,从而消除患者的恐慌、担忧。
2. 护理
(1)护士必须掌握WHO三阶梯癌痛药物治疗的知识,包括药物的种类、剂量、给药途径和给药时间、药物的副作用等,并把它传授给患者和家属,使患者在医院、家庭都能得到正确的镇痛。
(2)正确用药:吗啡控释片(美施康定)等糖衣片服用时勿切开或咬碎;患者不能口服药物时,可直肠给药或经皮给药;经皮给药如芬太尼贴剂(多瑞吉),可持续72h释放给药。粘贴时注意:选择躯干或上臂无毛或少毛皮肤平整处,用前清水清洁并干燥皮肤,但禁用肥皂、油剂或洗涤剂清洗皮肤。启封贴膜将其平整、牢固地粘贴于皮肤,轻压粘贴时加压30m,使贴膜平整充分与皮肤接触,贴膜无皱褶、无气泡。更换下一贴时应另选部位。
(3)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只有患者信任护士,当疼痛加剧时,才会及时告诉护士。
(4)纠正患者惧怕阿片类药物产生依赖的错误观念。多年的临床经验表明,用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产生药物依赖者并不多。
(5)鸦片类药物常见副作用的护理。
1)便秘:麻醉止痛剂与胃肠神经丛分泌腺体结合,抑制肠蠕动并使肠道腺体分泌减少;疼痛患者活动量下降,加重便秘。了解患者排便情况,有便秘史的患者同时服用缓泻剂如润肠丸、酚酞、杜秘克等。出现严重的便秘时,则需要口服或直肠给于刺激性泻药,如番泻叶浓缩剂、高渗性药物。鼓励多饮水,多吃水果、蜂蜜、含纤维素多的素菜如芹菜等。
2)恶性呕吐:由于药物刺激大脑的中枢化学感受器,导致前庭敏感性增加,以及胃排空延缓所致,一般用药一周后症状减轻。出现恶性呕吐往往使癌痛患者沮丧、绝望,对治疗癌痛失去信心。给患者心里支持,及时使用止吐药物胃复安、维生素B6,必要时静滴6-HT3受体拮抗止吐剂舒欧停、赛格恩等。创造舒适的休养环境,减少不良刺激。呕吐时给患者准备好容器,如塑料小桶外套塑料袋,呕吐后及时更换,漱口、擦洗面部。分散注意力,交谈,听音乐等可减轻症状。
3)呼吸抑制:麻醉止痛剂可降低呼吸中枢对PCO2的敏感性,使呼吸缓慢,但不规律,有时呼吸<10/min。若出现严重呼吸抑制,可用吗啡拮抗剂纳洛酮解救。纳洛酮0.4mg溶于10ml生理盐水,0.5ml/min静脉缓慢推注,直到将呼吸抑制缓解。对肺癌、老年患者、肺功能差着要注意呼吸。
4)尿潴留:积极采取诱导排尿的方法,如听流水声等;排尿时用手按压膀胱部位增加膀胱内压力;必要时予以导尿。
二. 化学止痛及护理
是控制疼痛的主要手段之一,它从病因上消除癌症所致的疼痛。如果肿瘤对化疗敏感,则疼痛会随着化疗的进行而减轻或消失。
1. 适应症
(1)对化学治疗敏感的恶性肿瘤,例如恶性淋巴瘤,小细胞肺癌、卵巢癌等;
(2)手术或放疗后复发或未控制者;
(3)全身广泛转移者。 化疗方案可根据肿瘤的类型而定。给药方法可选用静脉途径或动脉灌注。
2. 化学治疗护理
(1)化学治疗前宣教 向患者说明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及防治措施,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
(2)饮食护理
化疗药物对增殖旺盛的胃肠道上皮有抑制作用,化疗患者常有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化疗期间应给于清淡、易消化饮食,既往化疗有严重呕吐史的患者化疗当日少进食,有人主张不进午餐。
(3)合理选择静脉
防治静脉炎、药物外漏。滴注发泡剂(渗漏后局部组织可引起严重坏死的药物)如MMC、ADM、VDS、NVB等静脉穿刺应选择前臂静脉给药,避开手背和关节部位封闭,以防外漏后引起肌腱挛缩和神经功能障碍。一旦外渗,应立即用普鲁卡因、地塞米松等局部封闭,冷敷,并外敷金黄散、硫酸镁、氢化可的松等。
(4)密切观察血象变化
化疗可引起骨髓抑制,通常最先出现白细胞减少。尊医嘱应用升血药,如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升白素、升白能;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吉粒芬、惠尔血等。若白细胞<1.0X109,应让患者住隔离病房或加强病房消毒,减少探视,密切观察体温变化。
(5)观察化疗药物的特殊毒性作用 如蒽环类药物具有心脏毒性;博来霉素具有肺毒性;大剂量环磷酰胺可引起出血性膀胱炎;长春碱类、草酸铂等有外周神经系统毒性。
三. 放疗止痛及护理
针对引起疼痛的原发或转移肿瘤病灶进行局部放疗,以达到止痛目的。广泛转移、全身疼痛者不宜应用。放疗的方法包括局部外照射、短距离后装照射(腔内、组织间照射)和放射性核素内照射。
1. 适应症
骨转移癌引起的疼痛对姑息性放疗效果最好,癌浸润或压迫神经引起的头颈痛、腰背痛放射治疗有一定疗效。神经根痛伴脊髓压迫、神经丛压迫(壁丛和腰骶丛)的癌浸润灶对放射治疗不是全部敏感,同时还要考虑放射治疗后的疼痛并发症。内脏癌顽固性痛比较局限者也可用放射治疗止痛,但脏器之间有形成瘘管的危险。
2. 放疗止痛的护理
(1)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在治疗前耐心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有关放疗的知识、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需要配合的事项,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密切配合治疗。放疗出现反应后,要鼓励患者坚持做完治疗,可介绍一些做过放疗的患者给于现身说教。
(2)饮食护理
宜选用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清淡食物,忌烟酒,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3000ml,以增加尿量,促进放疗破裂死亡的肿瘤细胞所释放出的毒素排出体外,减轻全身的放疗反应。
(3)密切观察血象变化
放疗期间患者常有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一般每2周验血常规1次;照射扁骨或腹腔的患者的恐惧心理,密切配合治疗。放疗出现反应每周至少检查1次血常规。对射野面积大、多的患者,要每周验血常规2次。若白细胞下降至3X109,暂停放疗并给予升白细胞药物支持,如口服利血生、鲨肝醇、维生素B6等,皮下注射升白药物等。若白细胞低于1X109应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
(4)照射野皮肤护理
保持照射野皮肤清洁干燥,尽可能暴露,保持放射野标记清晰完整,避免照射野皮肤受机械物质刺激,如粗糙毛巾、衣领摩擦等,禁贴胶布或涂刺激性药物,勿用肥皂擦洗,避免阳光照射,禁用热水袋,忌用手抓痒或剥皮,头领部皮肤可用柔软光滑的丝绸巾保护。如出现湿性脱皮,局部涂龙胆紫、贝复剂。
(5)注意事项 进放射治疗室不能带人金属物品如手表、钢笔、金属头皮带等,头颈部放疗者治疗前应去除金属牙齿,并鼓励患者每日多饮水,做张口练习。
四. 手术止痛及护理
脊髓前侧柱切断术,以解除药物治疗无效的单侧下肢痛。选择性神经切断或刺激术,此方法虽有效但很难维持数月,并有一定的危险性。
五. 其他止痛方法及护理
1. 心理治疗
由于患者在患癌症后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焦虑、恐惧、孤独、绝望,都会影响癌痛的感觉。因此,癌痛的心理治疗是不容忽视的。积极去除不良心理因素,让患者调整到良好的心理状态去克服癌痛。护士对患者要有强烈的爱心,请其他有癌痛史的患者介绍经验,使患者建立起治疗信心;调整患者的情绪和行为,可转移注意力,如唱歌、计数、读书、听音乐等,放松活动和意念训练;对患者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可通过语言交流或文字资料向患者宣传正确认识,如疼痛评估、癌痛的药物治疗和其他方法治疗的知识,纠正患者对癌痛治疗的错误认识。伴有抑郁症的患者应请专职心理医生给予治疗。
2. 气功疗法
气功的特点是使意(神志)、身(姿势)与气(呼吸)相结合,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安定心神的目的,从而起到缓解疼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