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是第二大泌尿生殖恶性肿瘤。最初诊断时大约70%的病例是非浸润性膀胱癌,然而因为许多病人肿瘤复发,目前对表浅型疾病治疗选择效果较差。这个研究的目的是检测2种复制有活力溶瘤细胞水泡性口炎病毒行膀胱内灌注作为治疗常位模型鼠高分险膀胱癌。要么用野生型VSV或突变型Delta 51M变异体(AV3)来治疗体外四种人膀胱癌细胞系(RT4, MGH-U3, UM-UC3和KU-7),野生型VSV和AV3都有抑制先天性免疫的作用,尤其是能够杀伤进展较快、对IFN无反应的细胞系UM-UC3 和KU-7,然而对IFN反应的RT4和MGH-U3细胞不敏感。体外试验表明稳定表达萤火虫荧光素的KU-7不染色膀胱肿瘤细胞通过膀胱内滴入法接种在裸鼠体内,应用生物发光图象法计量肿瘤的生长。已经建立的异种移植的模型鼠给予VSV膀胱内灌注4天、9天和14天。在3周后行尸检。AV3和野生型VSV明显的抑制KU-7不染色肿瘤细胞生长,相比较应用紫外线灭活的VSV来说抑制率分别为90%(AV3)和98%(野生型)。尽管应用免疫妥协宿主,但是还没有毒性反应的证据。研究结果表明在建立的常位膀胱癌模型鼠中VSV滴入法治疗表明了有前景的抗肿瘤活性和安全性。这些数据对非浸润肌层的膀胱癌病人,特别是对IFN反应性的病人来说应用VSV试剂膀胱内灌注提供了重要的临床前证据。[
Cancer Res. 2008 Jun 15;68(12):4506-10.]
(编译:甘肃省肿瘤医院泌尿外科 李恒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