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当地时间2014年5月30日~6月3日,第50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SCO2014)在美国芝加哥召开,来自世界各地逾33000名抗肿瘤领域专家学者共襄盛会。会议进行期间,数千份的年会论文摘要公开发布,内容涵盖了广大临床医生关注的方方面面。本篇资讯撷取与乳腺癌、妇科肿瘤、肺癌化疗相关的部分摘要内容,与读者分享。
乳腺癌篇
启示:局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新辅助化疗:含铂类药物化疗方案较无铂类药物化疗方案更具优势
(Abstract:1105)该研究旨在比较紫杉烷联合卡铂(TC)和紫杉烷联合表柔比星(TE)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每3周1次(q3w),4~6个周期]对局部晚期TNBC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率的影响。
研究主要研究终点为pCR率;次要终点为临床缓解率及无复发生存期(RFS)。研究结果显示,TC组(n=43)pCR率显著高于TE组(37.2%对16.1%,P=0.032),两组患者的临床缓解率和3~4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此外,TE组患者发生脱发的情况更为常见。
由于随访期较短,RFS数据尚未获得。
启示:Ⅱ/ⅢA期HER2阴性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随机Ⅱ期研究结果显示,卡铂联合wPTX随后CEF治疗方案可改善pCR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Abstract:1017)该研究旨在评价卡铂联合每周紫杉醇(wPTX)随后CEF[环磷酰胺、表柔比星、5-氟尿嘧啶(5-FU)]新辅助化疗方案用于Ⅱ/ⅢA期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CP-CEF组:卡铂联合wPTX方案治疗4个周期,随后CEF方案治疗4个周期;P-CEF组:wPTX治疗4个周期,随后CEF方案治疗4个周期。研究主要终点为pCR率。
研究结果显示,CP-CEF组(n=88)pCR率显著高于P-CEF组(n=91)(31.8%对17.6%,P=0.01);如以其中TNBC患者为分析对象,CP-CEF组pCR率同样表现出优势(61.2%对26.3%,P=0.003);CP-CEF组3~4级嗜中性白血球减少症发生率高于P-CEF组(65.9%对38.5%)。
启示:高风险淋巴结阴性乳腺癌的辅助治疗:GEICAM/2003-02研究患者亚型分析结果显示,LuminalB1型患者可从FAC-wP治疗方案中更多获益
(Abstract:11107)该研究旨在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筛选在FAC(氟尿嘧啶、多柔比星、环磷酰胺)随后wPYX(FAC-wP)辅助治疗方案中获益更多的高风险淋巴结阴性乳腺癌患者。
研究前期结果证实,FAC-wP方案(FAC方案治疗4个周期、随后8次wPYX治疗)较FAC方案显著增加无病生存患者比例(93%对90.3%,P=0.04)。
单变量分析结果显示,FAC-wP组中患者雌激素受体(ER)阳性和孕激素受体(PR)阳性;Ki67低表达;Luminal A、Luminal B1型与DMFS的改善显著相关。PR缺失及LuminalB1型患者可从FAC-wP治疗方案中获益。
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分类有利于对患者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的判断(P=0.010)。
启示:早期乳腺癌的化疗方案:非随机Ⅱ期研究结果显示,培非司亭支持的紫杉醇联合环磷酰胺剂量密集化疗方案(DDPC)的心脏和血液学毒性较低
(Abstract:e11588)该研究对Ⅰ期或Ⅱ期乳腺癌术后患者采取DD PC方案(紫杉醇175mg/m2、环磷酰胺600mg/m2和培非司亭2~6mg,每2周为一周期,共6个周期)治疗,HER2和(或)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分别接受针对性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共12例患者治疗少于6个周期,其中神经病变4例,荨麻疹/血管性水肿、输液反应、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SGOT)升高、消化道出血、骨痛、发热、高血糖症和社会原因各1例。≥3级的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神经毒性的发生率分别为4%和9%。本研究结论认为,DDPC方案具有较低的骨髓抑制和心脏毒性作用,可避免化疗延迟及降低化疗药物剂量。
妇科肿瘤篇
启示:晚期宫颈癌的治疗:以卡铂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carbo-RT)方案是局部晚期宫颈癌的替代治疗方案
(Abstract:5604)该研究纳入圣保罗肿瘤研究中心在2008年5月到2012年12月间确诊的184例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其中159例采用以顺铂为基础的同步放化疗(cis-RT)方案,25例采用carbo-RT方案。
结果显示,cis-RT组和carbo-RT组的3年无进展生存期(24个月对27.5个月,P=0.249)、3年总生存期(30.3个月对31.4个月,P=0.298)、瘤体客观缓解率(95.3%对95.4%,P=0.911)、3级以上毒性反应发生率(8.5%对11.8%,P=0.757)均无显著差异。
启示:治疗方案创伤比较:新辅助化疗较标准治疗更具优势
(Abstract:5508)该研究以正在进行的Ⅲ期临床研究(JCOG0602)中Ⅲ/Ⅳ期卵巢癌、输卵管癌及腹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标准治疗[STD:首次肿瘤细胞减灭术(PDS)后,应用8个疗程TC(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n=149)与新辅助化疗[NAC:TC方案4疗程后,行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IDS),再行TC方案4疗程](n=152)对患者手术创伤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该研究结果显示,与STD组相比,NAC组患者行盆腔淋巴切除和腹主动脉旁淋巴切除的病例数更多,但切除腹部脏器和远处转移病灶的例数显著减少(P<0.01)。与STD组患者进行PDS相比,NAC组患者进行IDS时血液、体液丢失显著减少(P<0.01);白蛋白输注需求显著降低(P<0.01);术后3/4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1)。
肺癌篇
启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的治疗:随机Ⅲ期研究结果显示,每周三次紫杉醇同步放化疗方案优于每周一次方案
(Abstract:7545)该研究旨在对比同步放化疗中紫杉醇每周一次用法与每周三次用法对LA NSCLC患者的疗效。
共有115例患者被纳入此项研究。每周三次紫杉醇同步放化疗方案组共纳入63例患者,其中出现3级放射性食管炎3例、3级白细胞减少症3例、3级放射性肺炎12例、5级放射性肺炎并死于呼吸衰竭1例。
每周一次紫杉醇同步放化疗方案组共纳入52例患者,其中出现3级放射性食管炎5例、3级或4级白细胞减少症15例、3级放射性肺炎6例、5级的放射性肺炎并死于呼吸衰竭2例。
此外,两组反应率(97.3%对57.7%,P=0.023)及PFS中位值(11.0个月对7.4个月,P=0.039)有显著性差异。
启示: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与卡铂联合紫杉醇(CP)方案相比,顺铂联合依托泊苷(EP)方案同步放射治疗不能带来更多生存获益,且增加其他疾病患病率
(Abstract:7564)该研究旨在比较EP、CP两种方案同步放射治疗对Ⅲ期NSCLC患者的疗效。研究共纳入1435例患者,其中26%(n=380)接受EP方案治疗。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P方案与患者的生存获益无关(P=0.41)。倾向性分析结果显示,与接受CP方案治疗相比(n=380),EP方案不能带来更多的生存获益(P=0.87)。多变量模型分析及工具变量分析得出了相同的结论(P=0.32;P=0.93)。
研究安全性结果显示,与CP方案相比,EP方案可增加患者住院率、门诊就诊史、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急性肾衰发生率及黏膜炎/食管炎发生率(P<0.01)。
启示:美国鳞状NSCLC治疗现状真实世界调查数据: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双联化疗方案在化疗患者中使用最为普遍
(Abstract:e17652)共有17133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平均年龄75岁。其中56%的患者接受放疗,45%的患者接受化疗,19%的患者接受手术,1%的患者接受生物治疗。约72%的患者接受了≥1种肿瘤相关治疗。
到目前为止,在起始进行一线系统治疗的7026例患者中,卡铂联合紫杉醇的使用率最高,为46%,这与现行美国国家癌症中心网络(NCCN)治疗指南的推荐相吻合。在这些患者中,48%的患者进行了二线治疗,24%的患者三线治疗。吉西他滨单药治疗是最为常用的二线(16%)及三线16%治疗方法;多西他赛是使用率位居其次的二线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