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发表在J Clin Onco上的一项利用现代辅助化疗手段的3期试验显示,浸润淋巴细胞的基质肿瘤密度可能成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因子。该研究全文阅读: Loi S, J Clin Oncol 2014 Jul 28
Lancet oncology 对这项试验进行了评论,总结如下:
全文阅读:Alexandra Sklan, Lancet Oncol 2014,Published Online,August 8, 2014
原发性乳腺癌的淋巴细胞浸润在几十年前就有报道,该现象多见于乳房髓样癌。一些研究建议将其作为预后指标。纽约大学癌症研究所首席作者Sylvia Adams表示 “我们希望在三阴性乳腺癌辅助治疗试验中证实这些发现。”她的研究从上皮内和基质间的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密度来对肿瘤进行评估。该研究将无病生存作为首要终点,通过适配比例风险模型来测定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相关度。
481例肿瘤中的386(80%)有基质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基质间每10%的增益,复发或死亡风险就降低14% (p=0•02),远端复发率降低18%(p=0•04),死亡风险降低19% (p=0•01)。70例(15%)肿瘤有表皮内肿瘤浸润的淋巴细胞,但是其与病人的结果没有显著相关。
墨尔本(Peter MacCallum 癌症中心的Sherene Loi 博士表示“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将这个发现融入到提高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为什么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可以产生抗肿瘤免疫应答,然而其他患者不能?基于这些通路是由免疫激活引起的,那么T-细胞检测点抑制有效吗?”他还表示“尽管目前该方法的临床实用性还未被建立,我们正在努力,期望能在评价方法上提供指导。”
作者提议应该在临床试验中收集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数据。下一步是将这些试验结果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作者总结说“通过对免疫系统进行靶向治疗和治理,我们就很有可能提高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