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届全国临床肿瘤大会暨2014年CSCO学术年会于2014年9月17日至21日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会议期间,医脉通小编有幸采访到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徐兵河教授。徐教授介绍了我国乳腺癌流行病学和治疗现状,乳腺癌相关预后因子以及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共识。以下为访谈详情:
医脉通:徐教授,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医脉通的采访。近年来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辅助治疗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是复发及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绝大多数仍无治愈的可能。可否请徐教授介绍一下目前中国转移性乳腺癌的流行病学情况和治疗现状?
徐兵河教授:中国乳腺癌治疗情况相比西方国家要差一些。主要原因包括:第一,我国乳腺癌确诊患者Ⅱ、Ⅲ期居多,Ⅰ期乳腺癌确诊患者约20%,而西方国家可达到50%—60%。乳腺癌发现越早,预后越好,手术后转移几率也较少。第二,我国确诊的Ⅳ期乳腺癌较多,术后复发比例高于西方国家。总体而言,晚期乳腺癌患者数量较多,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方法很多,包括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亦可结合手术、放疗等局部治疗方法。需特别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治疗和姑息治疗。只有综合利用这些治疗手段才能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我相信随着晚期乳腺癌治疗方法的规范化,越来越多患者的生活质量将会得到改善,生存期也会延长。
医脉通:2014年ASCO乳腺癌研讨会上公布的一项研究发现,肿瘤亚型&pCR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独立预后因子。您如何看待这项研究结果?目前,乳腺癌治疗方面有哪些预后因子值得关注?
徐兵河教授:新辅助化疗的预后与分子分型密切相关。举例来说,三阴性乳腺癌对化疗很敏感, pCR率较高;HER-2阳性乳腺癌对抗HER-2靶向联合化疗的效果较好;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总体来说,对化疗的pCR率较低,说明分子分型确实影响pCR率。因此,新辅助治疗时,除关注肿瘤大小,患者有无保乳意愿外,还需特别重视分子分型。根据不同的分子分型来采取不同的新辅助治疗策略,这样才能获得更高的pCR率。
目前乳腺癌治疗方面值得关注的预后因子还有很多,比如受体状态,HER-2状态,还有Ki-67增殖的比率。尤其是在新辅助治疗中,Ki-67增殖的比率化疗前较高,化疗后较低,提示预后较好。其他需关注的预后因子包括有无脉管瘤栓等。近期研究发现,淋巴细胞浸润跟预后相关,肿瘤周围淋巴细胞浸润的患者预后较好。传统的预后因子还包括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等。
医脉通:在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论坛,有一项《2014中国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专家共识讨论》的报告,请问该共识的发布将对我国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带来哪些积极的影响?
徐兵河教授:在我国,很多医生强调化疗而忽视了内分泌治疗。实际上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大部分乳腺癌患者都是激素受体阳性,一般要采取内分泌治疗。无论绝经前还是绝经后的患者,若激素受体阳性,不论是否做过化疗、年龄多大、肿瘤大小、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都要考虑做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晚期患者由于自身焦虑,医生着急,很多医生和患者认为化疗作用大,可以使肿瘤更快缩小。但实际上,这种治疗理念并不非常正确。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采取内分泌治疗,虽然CR率和PR率不高,但是一旦有效,患者生存期将显著延长。所以大多数能够长期生存的患者通常是对内分泌治疗有效的患者。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判断标准不同于化疗,除观察CR和 PR外,还要观察临床获益率。如果经过内分泌治疗后,肿瘤稳定超过6个月,实际上患者的生存获益跟CR、PR的患者是一样的。
内分泌治疗可以使患者的稳定期延长。晚期乳腺癌患者若仅仅是单个内脏部位的转移,或内脏转移无明显症状,或骨和软组织转移,或年龄比较大,或激素受体阳性,都可以首先考虑内分泌治疗而非化疗。只有肿瘤广泛内脏转移的患者,或症状明显,或肿瘤进展比较快,或年轻的患者可首选化疗。所以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共识的制定非常重要,可规范乳腺癌治疗,提高乳腺癌治疗效果。
医脉通:今年是医脉通成立8周年,医脉通注册用户也突破了一百万。请您为致力做“中国医生临床决策好帮手”的医脉通说两句寄语。
徐兵河教授:在一些专业网站和期刊中,医脉通是影响比较大的学术网站。注册用户突破100万,首先说明医脉通全国影响力扩大,其次证实很多医生和专业人员对网站的认可。希望在不久的未来医脉通用户可突破200万甚至更多,为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预防带来更多福音。
医脉通:再次感谢徐教授接受我们的采访。
会议专题》》》第十七届全国临床肿瘤大会暨2014年CSCO学术年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