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程颖教授:ESMO口头报告研究的多个“首次”

发布时间:2014-10-02 浏览次数:686次 来源: 作者:

马德里当地时间9月29日14:00-15:30,又一位中国讲者登上了ESMO大会的舞台。吉林省肿瘤医院程颖教授在小细胞肺癌(SCLC)专场进行了“CTCs用于SCLC疗效预测和预后的临床价值”的精彩报告。医脉通有幸在现场对程颖教授进行了专访,在访谈中,程颖教授就本项研究的亮点进行了深入解读,并透露了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下面为访谈详情。


从ASCO和ESMO出发,看小细胞肺癌进展及CTCs研究亮点


在2014年ASCO会议上展示的Poster是一个Ⅲ期随机对照研究,终点评价是非劣效性。该研究主要观察我国自主研发的3代铂类药物洛铂和顺铂是否存在差异。洛铂在很多年前在其他国家已被批准用于治疗小细胞肺癌,但中国的临床数据并不充分,所以我们启动了这个研究。研究结果达到了主要的终点指标,即非劣效性结果,两组患者生存率相当。但依托泊苷+洛铂(EL)组患者如肾毒性、老年耐受性等优于依托泊苷+顺铂(EP)组。


今年我们在ESMO上报告的是在这个随机对照试验中的一个探索性研究,关于CTCs检测在SCLC中的价值。SCLC中的CTCs含量显著高于其它肿瘤如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等。这次研究的患者中就达到了2万多CTCs,有如此巨大数量的CTCs,我们就可以做很多事情,包括作为生物标记物进行检测和耐药机制的研究。


ESMO报告的这项研究有很多个“首次”:1、类似的研究以往都是小样本、回顾性研究,而我们的研究是前瞻性的III期试验。2、既往很多研究中,局限期和广泛期都有,混合在一起,而本项研究是迄今为止专门针对广泛期SCLC的大样本研究。3、研究分了3个时间点,第1个点在基线观察预后相关性;第2个点在2个周期化疗后;第3个点是患者进展后。因此,该研究的数据应该最全,患者CTCs的变化意义可能会更大,另外cut-off值定为了10 CTCs,应该是目前最为精准的。


从CTCs研究新发现出发 探索未来研究更多方向


除了上述提到的内容外,我们还有很多新发现,也是研究的亮点,还未在ESMO加以展示,目前是保留状态,将来会在发表的文章里公布详细数据。


1、根据SCLC的疾病特征,和复发耐药的时间相结合,将患者治疗反应时间分为<3个月和>3个月。虽然患者治疗后达到缓解,但我们观察到CTCs高的患者3个月内是耐药性的复发,若患者治疗后CTCs低,患者是敏感性复发。这是首次发现,意义重大。


2、研究还做了一个 Low-Drop-High模型,与RECIST评价标准结合,可以更为精确的预测治疗疗效和预后,这也是研究发现的一个特点。


3、该研究除了观察数值,还观察差值的变化,从而得出更为全面的结论。这个研究的很多亮点将来都会在文章中进行展示。


未来在小细胞肺癌研究中,CTCs与疾病特征相结合的研究固然有价值,但更主要的是看其能否指导治疗。例如小细胞肺癌的局限期和广泛期,有一些治疗效果较差的患者可能已经出现微转移,但未形成病灶,是一个潜在的广泛期,这部分患者未来的治疗策略可能和真正定义的局限期患者的治疗策略不同,这是第一点;第二,目前液态标本是一个很热门的话题,已经受到了国际的广泛关注。除了可做为生物标记物检测外,还可实时动态反应整个治疗过程。另外,在异质性研究上,相比于游离循环DNA只能检测数值,CTCs可以看到不同细胞具有的不同特征,从这点来讲,作为液态标本,CTCs的价值和意义的前景会更大。 


目前SCLC进展较少的原因是未发现其驱动基因或靶点,未来通过对其发病机制和驱动基因的了解,来逐渐实现个体化靶向治疗的突破,也被称为是SCLC黎明前的黑暗,可能会为SCLC的治疗打开一扇大门。


会议专题》》》2014年ESMO大会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