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戈教授:放疗科知识的学习方法和体会

发布时间:2014-10-13 浏览次数:768次 来源: 作者:

本文根据医脉通对解放军307医院放疗科副主任申戈教授的访谈整理而成。感谢申戈教授的无私分享。

 

作者简介:申戈教授,副主任医师,放疗科副主任。从事肿瘤临床工作20余年,在肿瘤的适形放疗、立体放疗、调强放疗以及内科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注重肿瘤的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的有机结合,注重最新科研成果与临床实践的密切结合。在高等级杂志上就肿瘤的放射增敏、放射防护、放疗反应、特殊转移部位的治疗以及肿瘤的化疗与靶向药物联合应用等方面发表了多篇文章。

 

早上半小时的集中学习

 

我们医院规定8点上班,在我们科有个传统,每个工作日早上7:30-8:00进行集中学习。这个时间的安排主要是基于大家的实际情况。众所周知,早上上班出门稍晚一点就会堵车,大家与其冒着迟到的风险把时间浪费在路上,还不如稍微早一点出门,把这半小时用来学习。别小看了这每天的半个小时,日积月累,水滴石穿,事实证明,学习效果真的非常好。

 

那么集中学习学什么呢?我们的学习以讲课为主,授课的老师以本科室高年资大夫为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影像学和解剖学基础知识

 

肿瘤放疗涉及的面很广,影像学和解剖学是基本功,大学课本上学的那些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刚来到放疗科的医生,首先要接受的就是这方面的培训。当然,这部分培训可以由感兴趣而且比较擅长的低年资医生来讲。

 

普通内科学知识

 

有很多常见病,如心脏病、胃肠道疾病、糖尿病等,涉及到心内科、消化科、内分泌科等肿瘤以外的普通内科学知识,作为放疗科大夫也是要有基本了解的。遇到相关的肿瘤并发症,也知道怎么处理。

 

肿瘤内科学知识

 

作为一名放疗科大夫,必须明确放疗只是整个肿瘤治疗的一部分。我们不光要懂放疗,还要知道甘露醇可以做脱水剂,要知道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怎么处理,知道化疗药物有哪些毒副作用,还有病人什么时候需要化疗,又在什么时候需要放疗等等。

 

其实过去肿瘤内科和放疗是在一起的,肿瘤大夫既要懂内科化疗、靶向药物治疗,也要懂放疗。后来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才分成了两个不同的科室。有些医院因此又走入另一个极端,完全禁止放疗科医生搞化疗,导致内科医生不懂放疗,放疗医生不懂化疗。

 

放疗科医生花一些时间和精力,掌握了较好的肿瘤内科知识,就不知道在工作中完全被动,不至于“别人让你做放疗就做放疗,别人让你不做了你就不做了”。当然,这个问题从根本上还是说明我们国家的医生培养体系需要改进。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放疗科申文江教授对这方面就非常重视。

 

放射生物学和放射物理学知识

 

放射生物学帮助我们了解肿瘤及正常组织的放射生物特性,以及治疗中和治疗后发生的变化,了解放疗对机体造成的损伤,从而提高我们放疗的效果。

 

放射物理学知识也很重要。放疗科使用的设备的剂量限是怎样的?如何使用才合理?过去的肿瘤放疗都是楔形照射野,相对比较简单,现在以调强放疗为主。那么哪些要侧重、哪些可以忽略,这种权衡就很重要。只有掌握基本的放射物理知识,才能知道如何把握调强野,才能有自己的判断,而不是只听物理师的。

 

此外我们集中学习的内容还包括常见肿瘤及少见肿瘤治疗的原则、NCCN指南等,新的药物临床应用进展,最新相关国内外会议进展等,自己的临床体会、经验教训等,自己申请的课题、文章、最新文献等。一人读书,大家受益;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适当参会、阅读文献、常写文章

 

毫无疑问,适当参加学科相关的学术会议是放疗科医生学习的重要途径,但有两个问题要特别注意,一是对别人讲的东西要批判性吸收,边听边思考,并且及时把自己的思考记下来,而不是拼命记别人讲了什么。二是参会的频次一定要适中,自己要学会权衡时间、精力和效果。

 

你刚问我,面对那么多的学术会议,应该怎么去选择?我想说两条线。一是上级领导或其他专家教授布置、安排的任务。我建议,既然去了就要好好听,多少是有收获的,有时一句话的收获就会有很大的作用。二是完全凭自己兴趣选择性参会。

 

放疗科医生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兴趣线,然后坚持,把这条线做长、做好。无论参会、读文献还是写文章,都要循着自己的兴趣点。

 

对于参会和读文献,我的经验是“认人”。就像读小说看电影,读多了看多了慢慢地就会发现自己喜欢的作者和喜欢的导演。听讲课也是如此,时间久一点慢慢就会发现哪个学者讲的好,每次都能讲出新的东西来,那我就注意收集这个人的幻灯、文章。读文献也是,发现了某个作者的一篇好文章,可以继续检索这个作者其它相关的文章。

 

谈到读文献,我一般是直接下载英文原文。聊到这里,还希望你们呼吁一下,我们国家的文献太不畅通了。万方、维普、CNKI,这几大数据库都不如国外的Pubmed好用,希望以后能有所改进。(注:医脉通网站有“全文求助”功能,可通过网友互助免费获得文献全文。)

 

关于写文章,临床体会、临床问题、临床研究是动力。真正喜欢某个领域才去写才有意思,但也不用贪多求快。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每年至少要写一篇第一作者的文章。我到现在已经积累了20多篇。写文章的过程中,查找资料、搜集整理、撰写、思考、反复修改完善,每一个步骤其实都是在学习。医生日常治疗工作繁忙,在写文章方面要想有所突破,是需要格外勤奋的。

 

重视随访,积累特别的病例

 

对于医生来说,积累有特点的病例非常重要。相对于肿瘤内科等其他科室,放疗科的病人大部分是门诊患者。我一直在建议实现门诊病历的电子化,在工作中,我会对每一个入组观察的门诊病人进行病历拍照。

 

另外,我有一个复诊本,会随时随地把有特点的病人情况用笔及时记录下来,时间仓促的时候可以记录得简单一点。科里还专门有一名护士协助其他医生进行电话随访。(注:聊到这里的时候刚好进来两个年轻的女护士,其中一位就是专门协助其他医生进行电话随访的。申教授告诉小编,这位小卜在随访过程中自己总结了许多沟通技巧,她在做这件事的过程中不仅感觉到非常价值,而且还有许多乐趣)。


说两句题外话,真心希望国内的每位医生都能有助理,帮助完成一些工作,如整理患者的资料、查找和摆放影像片子、查找病历、介绍一些简单的重复性的医疗知识及收费标准等,以便医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解决医疗核心问题,共同完成病人的诊治工作。

 

我的复诊本上不仅记录病人疾病相关的情况,也记录一些病人或家属特别的故事。另外我还对自己的复诊本编了页码,便于拍照以后电子文件的储存和查找。 



(申戈教授的复诊本,为保护病人隐私,姓名部分作了虚化处理)


逐步掌握肿瘤靶区勾画的独特方法——分级管理

 

许多放疗科医生原来没接触过放疗,刚接触靶区勾画时可能会觉得比较难,针对这个问题我提出了靶区勾画分级管理,即对靶区勾画进行分级后逐步学习和掌握。初学者从简单的靶区勾画入手,逐渐掌握、逐级进步,管的病人多了,慢慢就能掌握了。

 


病人的分级管理

 

我们每天面对那么多的病人,自己在积累、整理的时候其实很有必要也进行一个分级管理。这一部分因为相对比较主观,目前还没有完全实现,我们可以共同试着来做。

 

                                              


(申戈教授在笔记本中及时记录下的学习方法)


编后语:医学知识浩如烟海,有人说学一辈子也学不完。掌握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使我们的学习过程充满乐趣并且事半功倍。当然,以上内容只是申戈教授个人在长期的临床工作和学习中总结出的方法,诸位可以选择性借鉴。如果有更好的学习方法,也欢迎你们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