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11日,一场“精品”肺癌学术会议——“肺癌多学科治疗高峰论坛暨全军第六届肺癌规范化诊断治疗学习班” 在北京希尔顿逸林酒店隆重召开。在这场肺癌“大腕”云集的会议中,全场爆满、站立的听众水泄不通就是对学术价值的最佳肯定。会议受到了每位参会者的喜爱和认可,引用一位医生的总结:这是一场很有干货的高质量学术会议。
会上,上海胸科医院的陆舜教授做了题为《ALK阳性NSCLC:过去、现在、未来》的精彩报告。现将报告的内容进行整理,以飨读者。
陆舜教授在会议现场
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特点
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定义为ALK FISH 检测阳性、ALK序列融合变异或ALK融合蛋白表达阳性的肺癌,肿瘤细胞中存在ALK融合基因表达,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一个分子亚型,常见于腺癌,该类型患者通常可以从ALK抑制剂治疗中获益。
ALK阳性NSCLC患病基数大,总患者数约为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70%,是CML的3倍多。
ALK阳性NSCLC的临床及病理特征
过去:预后差,化疗疗效不佳
预后差,中位生存期6个月,两年生存率12%。总体来说,化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在二线治疗中,在化疗药物中培美曲塞优于多西他赛。
靶向药物的出现
Profile 1001, Profile 1005, Profile 1007三个随机对照试验确定将克唑替尼作为既往治疗过的晚期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
研究详情:ALK阳性NSCLC临床研究纵览
现在:克唑替尼成为治疗首选,大大改善患者预后
目前仍没有达到使肺癌成为一种慢性病,即生存期超过5年,无论驱动基因是EGFR还是ALK。EGFR突变的患者经过治疗,生存期可以稳定在30个月。而ALK基因突变的病人治疗后,生存期可以达到20多个月。如果我们想走的更远的话,我们可能需要对这条通路有更多的认识。
莫树锦教授在2014年的ASCO会议上报道了一项研究,比较了克唑替尼联合化疗VS培美曲塞加顺铂的疗效。该研究改变了ALK阳性NSCLC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克唑替尼联合化疗使中位PFS提高到10.9个月,并且总缓解率达到74%。
ALKoma的提出
除了肺癌以外,还有其它的一些肿瘤也同样会出现ALK迁移。对于这部分患者,使用ALK抑制剂可能同样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因此这很可能改变目前的临床试验的设计,临床实践的方法以及临床学科的设置。因为虽然有些肿瘤发病的器官不同,但是它们的基因谱都是相同的,或者在细胞层面是一样的。
未来:ALK阳性NSCLC可能成为预后较好的一种肺癌类型
突破耐药
※ 克唑替尼在我国已经上市了两年多,治疗效果很好,但是产生了耐药问题。耐药的机制为ALK通路中出现了二次突变或旁路中出现了突变。针对ALK通路的二次突变,要继续用药。针对旁路的突变,可以适用联合靶向治疗。
※ 二代ALK抑制剂已进入临床,FDA已经批准了色瑞替尼的使用,日本也已经批准了Alectinib投入使用。
※ ALK阳性NSCLC克唑替尼耐药后,持续抑制ALK信号通路仍有效。针对肺癌驱动基因的耐药后研究方兴未艾,有望大大延长患者的OS。
※ 不同的靶向药物,有可能互相解救。克唑替尼与色瑞替尼经治的患者,Alectinib仍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