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ASCO访谈:林桐榆教授解读GADOLIN研究

发布时间:2015-07-02 浏览次数:738次 来源: 作者:

2015年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年会淋巴瘤专场暨POST-ASCO和POST-LUGANO淋巴瘤会议于2015年6月27日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该专场会议由中国南方肿瘤临床研究协会(CSWOG)承办,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林桐榆教授、北京肿瘤医院朱军教授、医科院肿瘤医院石远凯教授、哈尔滨血液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高子芬教授担任大会主席。


本次淋巴瘤专场邀请了国内外的淋巴瘤专家结合今年ASCO会议及LUGANO会议的最新进展,探讨了T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NK/T细胞淋巴瘤、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等疾病的诊疗进展。会议期间,医脉通有幸对大会主席林桐榆教授进行了专访。林教授介绍了本次会议的特色,并对ASCO会议淋巴瘤领域的热点研究GA101(GADOLIN)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详情如下。


 林桐榆教授


医脉通:今年POST-ASCO会议已经是第十届了,一直在给中国的临床医生及时的传达国际最新信息,能否请您分享下POST-ASCO会议的特色和成功举办的经验?


林教授:ASCO大会是全世界临床肿瘤医生的盛会,就像体育届的奥运会一样,大家都很期待每年的ASCO会议上激动人心的结果。我们从十年前就开始思考,如何跟大家分享ASCO的经验,如何解读国际的最新研究。其实POST-ASCO会议不是单纯的将ASCO年会的幻灯重讲一遍,而是对ASCO上公布的研究进行思考和解读。每位讲者都会从自身的角度判断这些研究是否合理,如何应用在中国,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目的是在借鉴经验的基础上尽可能去挑战和超越,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近几年来,ASCO出现了中国学者的声音,这是非常振奋人心的。我们团队现在总共有四位ASCO讲者,包括2013年的两位讲者,2014年乳腺癌领域的讲者,以及今年的一位直肠癌领域的讲者。因此只有学习全世界最先进的知识,才能不断的超越,才能显示中国的实力。这是我们在做POST-ASCO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


医脉通:我们看到本次会议专门突出了淋巴瘤专场和靶向治疗专场,对这两个领域中的内容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探讨,这样的设计您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呢?


林教授:今年的POST-ASCO会议是联合中华肿瘤学会的大会一起举办的,我们刚好负责肿瘤内科和淋巴瘤这两个专场。在议题设置方面,我们思考了该如何突出肿瘤治疗的特点。肿瘤治疗的发展经历了以前的外科放疗时代,化疗时代,现在又到了靶向治疗时代,包括免疫靶向治疗。靶向治疗确实引领着21世纪的肿瘤治疗,淋巴瘤的靶向治疗更是在其中占有突出地位。


去年FDA共批准了八种药物,其中就有四种是淋巴瘤药物,还有另外两种PD-1药物跟淋巴瘤相关。就连经常被大家谈到的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也与淋巴瘤相关。其中的ALK其实就是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即间变淋巴瘤激酶。因此,靶向治疗药物在目前的肿瘤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对于淋巴瘤的治疗。因此我们今年突出靶向治疗和淋巴瘤这两个专场是有一定意义的。


医脉通:今年ASCO会议上公布了一项CD20单克隆抗体用于利妥昔单抗难治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结果,您认为该结果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林教授今年公布的GA101研究结果显示,罗氏的新一代CD20单抗联合苯达莫司汀比苯达莫司汀单药疗效好,然后出现了好像很振奋人心的结果,但其实并不是这样。


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联合用药跟单药的有效率——ORR完全一样。第二、整个生存期的延长是发生在联合用药停止治疗以后的维持治疗,是联合化疗+维持治疗跟单药比较的结果。所以提示如果一开始使用单药化疗,四到六个周期以后采用维持治疗,也许获得的效果完全一样。


我在大会上提出这两点,讲者很同意我的意见。所以解读国外的研究,要敢于挑战,尽管药企一定不会建议一开始只用苯达莫司汀单药化疗,随后采用G(obinutuzumab)维持治疗。所以解读结果和挑战结果的过程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内容,才使我们得到提高。


研究详情:[ASCO2015]重磅研究:Obinutuzumab可延长iNHL患者的缓解时间


医脉通:林教授说的非常好,就是中国专家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那么能否请您给我们透露一下您正在进行的研究,或者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林教授:我们团队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淋巴瘤的基础临床研究,我们在难治性B细胞淋巴瘤,还有NK/T细胞淋巴瘤领域做了很多工作。同时我们也是亚洲淋巴瘤学术委员会的副组长单位。今年11月份,我们将与来自韩国、新加坡、日本、中国大陆、还有台湾、香港的亚洲同行一起探讨这些领域的问题,一起组织临床试验,以期超越现有的指南。今年大规模临床研究R-CHOP14和R-CHOP21的结果刚好出来了,七百多例患者的结果将会在今年的ASH上公布,另外,我们中心自己也会开展一些小规模的临床研究,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一直在努力。


第二个研究方向是其它一些靶向治疗的研究,在这方面我们也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所以我们也期待跟国内的各个单位一起联手进行多中心的研究。


医脉通:非常感谢林教授,我们也很期待您的新研究。


更多精彩内容》》》2015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年会肿瘤内科专场&淋巴瘤专场暨POST-ASCO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