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二月由于春节假期的存在而略显短暂,不知各位在繁忙的工作和节日的间隙,是否依旧关注着各癌症领域最新的研究。温故知新系列现在再次来到大家面前,为大家择要回顾二月份各癌症领域的最新研究及指南。本次是胃癌篇。
医脉通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阿帕替尼治疗化疗难治性胃癌/GEJ癌
近期 JCO 杂志发表了秦叔逵教授和李进教授牵头的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Ⅲ期研究。这是一项关于阿帕替尼二线以后治疗转移性胃/GEJ癌患者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试验。该研究显示与安慰剂相比,阿帕替尼单药能将中位总生存延长1.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延长0.8个月,且不良事件可控。
研究结果要点:
• 阿帕替尼显著改善了中位 OS:阿帕替尼组 vs. 对照组分别为6.5个月(95%CI 4.8-7.6)vs. 4.7个月(95%CI 3.6-5.4),HR=0.709(95%CI 0.537-0.937,P=0.0156)
• 阿帕替尼显著改善了中位 PFS:阿帕替尼组 vs. 对照组分别为2.6个月(95%CI 2.0-2.9)vs. 1.8个月(95%CI 1.4-1.9),HR=0.444(95%CI 0.331-0.595,P<0.001)
• 最终数据分析时总共发生了83.9%的生存事件,224位患者死亡(阿帕替尼组83.0% vs. 安慰剂组85.7%)。
资讯详情:[JCO]中国研究: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Ⅲ期研究
内镜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
近期一项来自韩国的研究显示,在治疗早期胃癌患者的总生存和疾病特异性生存方面,内镜切除术不劣于手术。但无疾病生存、无复发生存方面内镜切除术较差,因此需重视患者的术后监控。
总的来讲,内镜切除术组与手术组患者的10年总生存(OS)、疾病特异性生存(DSS)及无复发生存(RFS)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但是内镜切除术组的10年无疾病生存(DFS)率显著较低,主要是由于异时性复发。在进行了倾向评分匹配之后,内镜切除术组的10年 DFS、RFS、异时性 RFS 均显著更差。但是内镜切除术组 vs. 手术组(下同)的 OS 方面(80.1% vs. 80.8%)和 DSS 方面(98.0% vs. 96.9%)数据没有差异。
内镜切除术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少于手术组患者,而30天再入院率和总并发症发病率两组无差异。内镜切除术组发生更多的早期并发症,而手术组发生更多的晚期并发症。
资讯详情:内镜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不劣于手术
根除幽门螺杆菌与胃癌风险
据台湾学者报道,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使胃癌风险降低。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台湾大学附属医院的吴明贤医生说:“通过来自不同人群和临床情况的可用证据,我们的荟萃分析显示,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降低所有组别中的胃癌风险。”
总体来讲,在340,000人年以上的随访中,发现715个胃癌病例。在校正了基线胃癌发生率后,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显著降低胃癌发生(合并发生率比例,0.53)。类似的,那些无症状的感染的患者(合并IRR 0.62)以及经历内镜切除胃癌的患者(合并IRR 0.46)也有显著获益。
资讯详情: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降低胃癌风险
亚洲胃腺癌患者接受根治术预后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亚洲胃癌患者不论处于哪个分期,相对于非亚洲患者而言,胃切除术后将会有更好的预后。研究人员评估了不同种族对患者的复发率及总生存率的影响。
研究发现不同种族的患者的病理特点和分期没有显著差异性。不同种族间患者的胃癌复发率没有差异,但中位累积生存期有差异:亚洲患者(141个月)显著长于白种人(35.8个月)。
亚洲人群可作为更好生存的独立预测因素:I期生存几率增加57%,II期增加43%,III期增加55%,而白种人则作为较差预后的独立因素:I期生存几率降低63%,II期降低34%,III期降低41%。然而这些分期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
资讯详情:亚洲胃腺癌患者有较好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