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读]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中国FOWARC研究定将撼动指南

发布时间:2016-08-04 浏览次数:1044次 来源: 作者:

医脉通原创,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就在十几年前,局部晚期直肠癌对外科医生来说仍是一项不小的挑战。在追求全直肠系膜切除(TME)的原则下,手术有时难以沿自然平面完整切除肿瘤。随着术前新辅助同步放化疗的应用,降低肿瘤分期、提高治愈性切除率逐步成为局部晚期直肠癌的基本治疗思路。

 

在不断的尝试中,5-Fu成为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中化疗药物的核心。但是,能否在5-Fu基础上增加其他细胞毒药物如奥沙利铂,以达到病理缓解率提高、预后改善的效果。国际上多个研究前赴后继,但很遗憾,基本都失败了。

 

近日,由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汪建平教授牵头的一项国内多中心研究FOWARC阶段性成果公布,初步证实了奥沙利铂在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中的地位。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几大指南均会将此结果纳入修订意见。

 

先来看看美、欧、中三大指南在局部晚期直肠癌这部分的治疗推荐。

 

三大指南怎么推荐

NCCN 2016v2直肠癌指南:

对于T3N0,或T1-4N1-2,或T4合并局部无法切除(或医疗条件限制切除困难)的直肠癌患者,推荐新辅助治疗:

(1)同步放化疗:卡培他滨/5-Fu+放疗,或5-Fu+亚叶酸钙+放疗。

(2)单纯放疗:短程放疗(不推荐T4)。

(3)单纯化疗→同步放化疗:(FOLFOX,或CapeOx,或5-Fu+亚叶酸钙,或卡培他滨)→同步放化疗。

基于ACCORD -12,STAR-01,NSABP R-04和CAO/ARO/AIO-04等研究结果,暂时不推荐将奥沙利铂加入局部晚期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

 

ESMO 2013结直肠癌指南:

对于局部晚期、有时无法手术切除的病例。应采用术前同步放化疗:

放疗可选(1)放疗总剂量45-50.4Gy,分割剂量1.8Gy;或(2)总剂量50Gy,分割剂量2Gy。也可采用(3)短程放疗,总剂量25Gy,分割剂量5Gy。

放疗联合5-Fu化疗+亚叶酸钙,或单药口服卡培他滨。增加其他细胞毒药物如奥沙利铂、依立替康可能有增效作用,但毒副反应更多,一些相关临床试验早期结果并不理想。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5:

推荐新辅助放化疗仅适用于距肛门<12cm的直肠癌。

(1)直肠癌术前治疗推荐以氟尿嘧啶类药物为基础的新辅助放化疗。

(2)T1~2N0M0或有放化疗禁忌的患者推荐直接手术,不推荐新辅助治疗。

(3)T3和(或)淋巴结转移阳性的可切除直肠癌患者,推荐术前新辅助放化疗。

(4)T4或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的直肠癌患者,必须行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后必须重新评价,多学科讨论是否可行手术治疗。

 

辅助放化疗中,化疗方案推荐首选持续灌注5-Fu,或者5-Fu +亚叶酸钙(5-Fu/LV),或者卡培他滨单药。建议化疗时限2-3个月。

 

不难发现,NCCN和ESMO指南中均提到了奥沙利铂,但因缺少高质量的临床证据,均未将其放入5-Fu的联合方案。

 

失败与成功

回过头来看中国学者开展的FOWARC研究,2015年ASCO大会,该研究是中国大陆唯一一个入选口头报告的研究,足见其重要性。当时医脉通采访了主要研究者之一,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的邓艳红教授。邓教授介绍,该试验的创新之一是设计了两种治疗策略,即:mFOLFOX6(5-Fu+LV+奥沙利铂)联合放疗方案和单纯mFOLFOX6方案,而传统标准方案是5-Fu+LV+放疗。

 

FOWARC研究根据上述治疗策略,按1:1:1比例设置了三个治疗队列。2015年ASCO大会上公布的结果达到了次要终点,mFOLFOX6联合放疗的患者病理完全缓解率(pCR)最高,达到28.0%,而5-Fu组仅为14.3%。单纯mFOLFOX6与5-Fu组R0切除率相近,缓解率差异不大,且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反观其他几个同样增加奥沙利铂的研究,ACCORD-12、PETACC-6和NSABP R-04均为阴性结果。当然还有2016年ASCO大会上的STAR-01研究,患者5年OS虽有改善迹象,但仍是阴性结果。这些研究无一例外,均证实奥沙利铂除了增加毒性反应外,对完全病理缓解(pCR)和长期生存改善没有实质性帮助。

 

唯一一个有点收获的研究是德国开展的CAO/ARO/AIO-04,该研究报道了奥沙利铂组的pCR稍高于对照组(17% vs 13%),3年无病生存率(DFS)前者为75.9%,略微超越后者的71.2%。

 

FOWARC研究

FOWARC研究入组的直肠癌患者评估均有条件进行根治性手术,采用MRI或CT+直肠腔内超声进行术前分期,患者分期为Ⅱ期(T3-4,N0)或Ⅲ期(T1-4,N1-2),要求肿瘤距肛门<300px,阳性淋巴结影像学评估<25px。

 

自2010年至2015年,一共入组495名患者。三个干预组分别为5-Fu+放疗,mFOLFOX6+放疗,以及单纯mFOLFOX6。治疗方案见下图。

 


虽然最终的3年DFS数据要等到2017年上半年才能揭晓,但从目前pCR率来看,FOWARC已经取得了超越以往的优异成绩。其中mFOLFOX6+放疗组27.5%的pCR率依旧领跑,其次是5-Fu联合放疗组的14.0%,单纯mFOLFOX6仅有6.6%。

 

从新辅助后肿瘤降期效果来看,达到yp 0-1期患者在mFOLFOX6+放疗组中超过一半(56.4%),而5-Fu组和单纯mFOLFOX6相似,分别为37.1% vs 35.5%。

 

FOWARC为何能成功

在没有达到主要终点DFS之前,说成功可能为时过早。但FOWARC在含铂方案在pCR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尤其是在降期方面,单纯mFOLFOX6化疗即可匹敌传统的5Fu+放疗。

 

为何ACCORD-12、PETACC-6、NSABP R-04、STAR-01都失败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陈功教授曾在2016年ASCO会议期间接受医脉通采访,分析了其中可能的原因:这四个研究全部采用的都是奥沙利铂单周方案,即使剂量不高,仅有50-60mg/m2,但持续的给使药患者身体得不到休息,难以耐受,治疗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增加,治疗中断率高。

 

而CAO/ARO/AIO-04的套路就与上面四个研究不同,该研究中奥沙利铂只用四次,在5周中间的第3周有一次中断,使患者得到约两个星期的休息时间,提高了耐受性,3~4级不良反应未明显增加。另外,只有这个研究将奥沙利铂既用于新辅助,又用于术后辅助,再加上高质量TME切除术,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可能是得到阳性结果的原因。

 

FOWARC研究采用的标准mFOLFOX6方案,将奥沙利铂剂量提高到85mg/m2,3-4级不良事件(AE)发生率在5-Fu+放疗、mFOLFOX6+放疗、单纯mFOLFOX6分别为55.5% vs 88.0% vs 24.5%。虽然mFOLFOX6+放疗组不良反应最高,但双周模式给药患者依从性较好,mFOLFOX6+放疗组全量给药率和放疗接受率分别达到94.9%和90.5%。

 

FOWARC研究为奥沙利铂正式进入指南的打开了一条道路,这也是中国研究者对局部晚期直肠癌治疗的贡献。临床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某一种治疗方案究竟真的有效吗?这种心里不踏实的感觉还是要靠设计严谨科学的临床试验来证明,期待FOWARC研究最终能够发现奥沙利铂可以转换成确实的生存获益。

 

未来,我们甚至可以期待,或许能通过更强的化疗方案来取代放疗,摆脱放射线带来的毒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