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癌症已处世界死因第二位,每年新发病例约1410万,死亡820万。我国癌症发病和死亡数均占全球癌症的25%以上。在治疗癌症过程中,因为化疗、放疗等治疗方法的应用,常导致CIT,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存率。我国实体瘤患者化疗过程中CIT的发生率高达22.36%。
对实体瘤患者进行CIT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因为CIT会导致出血、感染乃至治疗的剂量降低乃至是治疗停止。一项关注患者生存率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显示化疗减量会显著降低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和生存期。
当我们回归到CIT治疗,我们发现选择治疗方案需要谨慎,根据不同治病因素,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要做到兼顾疗效、安全性。多项研究显示,不同的化疗药物作用于血小板形成不同时相。同时,血小板生长因子作为临床常用治疗CIT药物,不同的生长因子也作用在血小板形成的不同时相。不适合的治疗方案对于CIT的治疗无有利影响。同时化疗常常造成心脏损伤,所以在治疗CIT的过程中需要关注患者心血管问题,选择心脏毒性更小的药物。
1.rhTPO强效升高患者血小板水平,足量使用,效果更佳。
TPO与c-MPL结合导致c-MPL形成同源二聚体,激活酪氨酸激酶(JAK2),激活的JAK2使c-MPL胞内区酪氨酸残基磷酸化,结合具有SH2结构域的信号分子,促进信号分子的酪氨酸残基磷酸化,启动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活化子(JAK/STAT)、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Ras/MAPK)等一系列信号通路发挥作用;同时另一方通过细胞因子信号通路抑制剂如SOCS和磷酸酶(PTEN、SHP1、SHIP1)的表达,细胞表面c-MPL表达减少导致TPO结合位点减少、信号关闭,防止骨髓造血祖细胞和巨核细胞无限增殖。
RhTPO能强效升高患者血小板水平。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放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患者 30 例,其中治疗组 20 例给予 rhTPO治疗,实验组予口服药物或自身恢复。结果显示rhTPO科显著改善血小板水平,缩短患者血小板恢复正常水平时间。(图1、图2)
一项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临床耐受性试验,纳入27名正常人,随机分组,分别单次皮下注射rhTPO 0.25、0.5、1.0、2.0μg/kg,动态观察血象、血小板聚集等21天。结果显示,rhTPO快速升高血小板,且其升高血小板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图3)。因此,我们在使用TPO进行治疗时,在疗效的不佳的时候,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审视一下TPO使用方法及病人自身原因,足剂量早期使用TPO,让更多的患者获益。
rhTPO快速提升血小板,呈量效关系
图3
2.与IL-11相比,rhTPO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
rhTPO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IL-11。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纳入72例化疗后血小板减少达II级以下患者,分别接受rhTPO和rhIL-11治疗。至血小板升高值≥50×109/L或血小板值≥100×109/L时停药。结果显示rhTPO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IL-11。(图4)
图4
3.rhTPO保护心肌,心脏毒性更低。
多项研究显示肿瘤患者常合并新血管疾病,这和患者的年龄和治疗过程中药物的心脏毒性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治疗癌症的过程中,心脏保护不容忽视。多项国内临床研究均显示,TPO治疗CIT时无显著心脏毒性,而IL-11的心脏不良反应发生率则为5-18.9%不等(图5)。
图5
rhTPO作用于c-Mpl产生促血小板生成的作用,而心肌细胞也存在一定的c-Mpl,因此可产生TPO/c-Mpl的相互作用,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从而阻击阿霉素诱导的心脏毒性。细胞实验显示,在给予阿霉素时,同时给予TPO能有效增加心肌细胞的活性,且这一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剂量越高,心肌细胞的活性也越高(图6)。因此CIT共识推荐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使用rhTPO,而非rhIL-11。
图6
在众多治疗CIT的促血小板生长因子中,只有rhTPO和rhIL一11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CFDA)批准用于治疗肿瘤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 相较于IL-11,rhTPO的疗效更佳、副作用更少,但rhTPO高昂的价格让很多家庭望而却步。但在2017年2月,rhTPO已被纳入医保项目,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