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要点:
·在所有的遗传性肿瘤综合症中,种系突变被认为是造成某个器官容易发生肿瘤性病变的局部因素;
·在进行了卵巢和输卵管切除后不仅可以降低卵巢肿瘤的发生风险,而且还能降低乳腺肿瘤的发生风险,这提示在突变携带者中可能存在整体激素产生的调节异常;
·BRCA1/BRCA2突变携带者暴露于更高浓度的雌二醇和孕激素环境中,从而导致乳腺肿瘤和卵巢肿瘤的发生率增加。
在BRCA1/BRCA2携带者中发生乳腺癌、卵巢癌或乳腺癌及卵巢癌的比例显著增高。性激素失调或者终末器官对激素的敏感性增高可能是造成器官特异性病变的原因。为了确定在BRCA1/2突变携带者和BRCA1/2突变阴性的女性患者中激素调节的差异,来自于英国伦敦大学的Martin Widschwendter等设计了相关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Lancet Oncol 10月的在线期刊上。
研究者从英国家族性卵巢癌筛查研究中纳入了228名女性受试者,她们或为BRCA1携带者,或为BRCA2携带者,研究者评估了每一个月经周期中不同时间的内膜厚度(作为激素调节的参数),同时研究者也评估了非BRCA1或BRCA2携带者的健康女性对照(1573人)。为了定量确定内膜厚度,研究者主要关注于月经周期的第10-14天和第21-26天,并且计算了曲线下面积。
然后研究者对上述月经周期中血清雌二醇和孕激素滴度进行了比较。研究者对黄体和卵泡雌二醇和以及孕激素血清滴度进行四分位分组,并采用Logistic回归计算比值比。
在就年龄和月经周期日期进行调整之后,BRCA1/BRCA2携带者在卵泡期的内膜厚度更大,OR为1.1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而在黄体期的内膜厚度更小,OR为0.90,差异同样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与不具有突变的对照女性受试者相比,基因突变携带女性受试者在黄体期的中位孕激素滴度增高121%,而雌二醇滴度增高33%,上述结果皆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即在基因突变携带者中59%的受试者其血清孕激素滴度位于对照组的前四分之一的范围内。
本研究结果指出,BRCA1/BRCA2突变携带者暴露于更高的雌二醇和孕激素浓度环境中,而上述两者是乳腺癌的已知危险因素。在上述女性中,雌二醇的滴度增高也是导致卵巢癌变的原因。使用不同的避孕药并不能解释本研究的结果。
(转载自丁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