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辅助治疗的技术不断完善,循环肿瘤细胞和二代测序技术的崭露头角。乳腺癌外科治疗方面也面临着理念的更新与方法的改变。2015年乳腺癌外科方面有哪些进展将会带来改变?未来乳腺癌外科又将会向着怎样的方向和模式去发展?2015年12月27日召开的2015乳腺癌诊疗进展年度回顾会议对本年度的乳腺癌进展进行了精彩的总结和梳理。医脉通有幸邀请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蒋宏传教授、山东省肿瘤医院王永胜教授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荫华教授对今年的乳腺癌外科进展进行回顾和展望,详情如下:
蒋宏传教授
蒋宏传教授:对我来说印象最深刻的,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荫华教授介绍的,他们中心乳腺癌治疗的一些数据,以及精准医疗时代乳腺癌如何进行规范化治疗讲解和展望。在展望部分他提到了循环肿瘤细胞和CTC在临床上的应用,可能将会改变乳腺癌外科治疗的理念。在我看来,乳腺癌外科治疗领域,以前我们都是以解剖型的外科治疗为主,而以后外科治疗可能会进入分子时代,使乳腺癌的治疗得到更进一步的规范化。
王永胜教授
王永胜教授:2014年、2015年这两年中,乳腺癌的外科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比如前哨淋巴活检方面和乳腺癌保乳治疗切缘评价方面,一些指南和共识进行了更新。这些新的指南和专家共识都为我们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操作的依据。这些指南或共识的改变,本身是很重要的。但是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这些改变所反映的关于乳腺癌局部区域控制理念的改变。这种理念的改变实际上是在分子分型的指导下,不断的优化乳腺癌的全身治疗结果,同时对乳腺癌局部区域控制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因此我们不仅要看到指南表面上的改变,更应当思考这种改变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
刘荫华教授
刘荫华教授:从1894年乳腺癌根治手术的成功到今天为止已经有了一百余年的历史。我认为到了2015年年末,外科医生都应该具备一个最基本的理念,就是对于一个外科医生来说,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把肿瘤彻底切干净。那么怎样切干净?这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分析。比如病人的肿瘤偏大,没有保留乳房的机会,那么只能做全乳房切除。而在区域淋巴结方面,应该选择前哨淋巴结活检,对于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应该选择腋窝淋巴结清扫,对于没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降低了局部损伤。而保留乳房手术目前是有可能完成的,因为目前我们已经有了良好的术后辅助放疗技术,能够使有适应症的病人得到与全乳房切除病人同等的预后。
目前大家都在探讨什么是切缘安全,多少切缘算安全,能否进一步减少切缘。在我看来,一言以蔽之,最根本的原则是必须以安全切干净为第一目的,无论保留乳房手术或是不保留乳房手术。而在有更精准的放疗,更良好的降低损伤的辅助治疗方法下,怎样减少外科手术治疗的损伤,使病人生活质量获得更大的提高,是外科医生在2015年需要总结的问题。
此外,由于肿瘤是全身性疾病,异质性很强的疾病,现今外科医生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应当告别以往宏观大气的浴血奋战了。我认为我们除了在目前现有的AJCC TNM分期的基础上,争取局部肿瘤R0切除之外,也应当开始关注宏观肿瘤负荷以外,是否还存在微观肿瘤。正是因为目前更先进的二代测序技术已经开始逐步进入临床实践,才使我们能够良好的检测微观肿瘤负荷。因此,在宏观肿瘤获得R0切除以后,我们应该开始讨论是否存在微观肿瘤,存在微观肿瘤负荷时应该采取哪种治疗方式,并在这方面进行更多研究和探讨,来指导整体治疗中,R0切除之后如何让病人有更多获益。
我认为2016年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度,因为在这一年里,需要我们中国的临床医生,包括内科和外科的乳腺肿瘤科医生,共同积累治疗数据,使我国乳腺肿瘤治疗过程的信息能够与国际接轨。因为在这之后的2017年1月1日,AJCC TNM分期将进入第八版的阶段,而这个阶段必须会纳入解剖学为基础的病期早晚分期,以及应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更深层的预后评价体系。如果到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对这些信息有足够的积累与知晓,我们将会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
更多年度进展,敬请期待医脉通后续报道……
会议专题》》》2015年乳腺癌诊疗进展年度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