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近期在其官方杂志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JTO)网站上发表了《2016 IASLC 共识声明:优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管理》。该共识探讨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EGFR)突变阳性(M+)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病理、诊断与治疗方面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该共识也给出了临床指南和研究重点方面的推荐,例如优化 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选择,脑转移的管理,再次活检的重要性,以及分子研究中循环游离 DNA(cfDNA)的应用。
共识原文:2016 IASLC 共识声明:优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管理
EGFR 突变是 NSCLC 最具“可治疗性”的突变之一,生物标志物和 EGFR TKI 的相关性已改变了肺癌患者,尤其是 EGFR M+ NSCLC 患者的治疗策略,带来了高缓解率,改善了患者结局。由于肺癌诊疗领域的高速发展,IASLC 及时的组织了多学科专家组对管理这一亚型患者的最新数据进行回顾和总结。对于目前管理 EGFR M+ NSCLC 患者中的各个关键问题,该指南给出了具有先进性的回顾。
该共识的通讯作者,IASLC 前主席,香港中文大学临床肿瘤学教授莫树锦博士指出:“自从2004年发现 EGFR 突变以来,人们对 EGFR 突变的科学认识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些进展直接影响着 NSCLC 患者的临床管理。鉴于理解 EGFR 突变的重要性,IASLC 的专家们于2013年已发表了一份报告。我毫不怀疑目前这份共识为从业者们提供了现在最前沿的相关信息。”
“随着针对 EGFR M+ NSCLC 患者的诊疗进展越来越多,对于跨专业认识持续治疗此类患者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这份 IASLC 最新的声明集合了多学科诊疗团队,发表了对最新数据的关键性评估,旨在为目前的临床实践提供建议,并明确研究的重点方向”,共识的第一作者,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肿瘤内科学顾问,新加坡基因组研究院临床科学家 Daniel SW Tan 博士表示。
多学科诊疗组认为未来在治疗领域的发展仍旧会进展迅速,并且随着与免疫治疗相关的新型联用治疗方案以及多维生物标志物检测的进展,诊疗将会变得更加复杂。这些努力的结果将会是出现更多的序贯治疗方案,并将使患者获得更长期的生存。
“这份共识声明代表了近十年来实验室-临床研究的精华,而近十年间,临床界已经观察到转移性 NSCLC 具有向可管理的慢性疾病的方向转变的趋势”,共识的作者之一,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癌症中心医学和病理学教授,IASLC 的 CEO Fred R. Hirsch 博士介绍道。
医脉通近期将择要编译该共识,敬请期待~
原文编译自:Consensus statement on optimizing management of EGFR mutation positive NSCLC patients. Medicalxpress, May 23,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