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网站于11月10日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长期接受去势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可能增加结直肠癌患病风险。
目前对前列腺癌患者普遍采用药物去势治疗(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 ADT)或睾丸切除术。但由于一些不确定因素和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这种治疗方式尚存争议。动物实验发现雄激素具有抗结肠肿瘤生成的作用,暗示了去势可能会增加结直肠癌风险。
该项研究从“监测、流行病学及预后(SEER)-医保数据库”中,选定了107,859例在1993-2002年间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随访至2004年。结果显示,接受睾丸切除的患者罹患结直肠癌的发生率最高,接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治疗的患者结直肠癌发生率次之,无去势治疗的患者发病率最低。而且,去势治疗的时间越长,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越大。
这项研究结果显然对接受去势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会产生重大影响,研究者建议临床医生在决定应用去势治疗时,要考虑相应的副反应。
英文原文阅读可检索JNCI J Natl Cancer Inst (2010) doi: 10.1093/jnci/djq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