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隔一年,美丽迷人、风光旖旎的密歇根湖畔,“美国之心”——芝加哥再次迎来了全球瞩目的ASCO年会的举行,McCormick Place会议中心里活跃着来自世界125个国家和地区的约3万名肿瘤科医生及相关研究人员,大家在轻松热烈的气氛中对5100余篇肿瘤治疗、诊断、预防和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方面的论文进行了交流和思想上的碰撞。
六月是芝加哥最美最宜人的季节,这里是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老家”,是民主党的大本营,也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多元化大都市,正如ASCO越来越多地吸引不同国家不同肿瘤科医生的关注和参与而越来越多元化一样。从世界各地赶来的参会者,在六月芝加哥的宜人氛围里,尽情畅享ASCO奉上的年度学术盛宴。会场里如织的参会者,仿佛音符,在ASCO年会多元化交响乐章中快乐和谐地跳动。
今年大会的主题是“致力于创新,提高医疗质量(advancing quality through innovation)”。如何理解,缘何用此主题,听当事者作何阐释。
2009~2010年度ASCO主席Douglas Blayney教授在开幕演讲中指出,所谓质量是要确保正确的患者在正确的时间得到正确的药物治疗,而这需要不断创新并继续贯彻个体化治疗。本届年会规模再创新高,过去几年里肿瘤领域的发展可以用“飞速”和“惊人”来形容,超过850种抗肿瘤药物正在研发,过去3年里增加了73%,肿瘤死亡率有所下降,这些得益于经典化疗药物和不断涌现的分子靶向药物,得益于我们在研究和临床各环节的不懈努力。但同时我们面临众多挑战:与研究领域的飞速发展相比,政策层面和临床实践发展相对滞后,如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临床试验协作组即面临管理不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经费不足等问题。
Blayney教授指出,针对这些挑战和问题,我们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必须着重进行较大的创新来保证医疗质量,包括研究、临床实践和技术等各层面的创新。这方面ASCO有六大举措:公布新的化疗安全推荐、发布27个肿瘤诊疗指南、Cancer.net网站患者教育、对社区癌症中心进行QOPI质量认证、帮助肿瘤科医生有效使用电子病历(EHR)、致力于解决医疗资源分布的不均衡。Blayney教授提及,本届年会的形式上也有所创新,如壁报区特设了“进行中的临床试验”展示区,增加交流促进协作;特设了呼应大会主题的继续教育专场,如“从基因组学到肿瘤患者”;增加了ASCO癌症基金会奖项等。
M.D. Anderson癌症中心院长John Mendelsohn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兴致勃勃地说道:“这一主题可以理解成:医生用自己的知识尽可能快地改变患者的状况,使患者尽可能快并长期地获得缓解。十天前,我与几个中国癌症中心的同道谈到这一话题,发现大家普遍非常感兴趣的是,现在的肿瘤治疗已经不再是经验性用药治疗,而是越来越多地选择生物标志物等因素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临床医生会越来越多地获取肿瘤标本或其他样本,进行相关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根据标志物表达选择相应的针对特定靶点的药物治疗,以求获得更高疗效。这可能需要我们的病人等上几个星期,需要较高的检测费用,但带来的是更有针对性的治疗,节约治疗费用和减少副反应。”
2010~2011年度ASCO主席George Sledge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去二十年里,肿瘤领域最大的创新(innovation),莫过于肿瘤学研究领域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我当住院医生的时候,绝大多数临床研究是美国或西欧研究者完成的,但现在许多研究都是全球范围内进行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我经常打开美国《临床肿瘤学》杂志发现第一作者是来自中国。这种全球化的趋势是非常巨大的进步。不错,现在我们是已经在检测HER2和KRAS等生物标志物指导临床治疗,但我认为最大的创新就是现在我们能够在全球基础上共同应对肿瘤问题。希望中国的肿瘤学研究可以继续保持较快的速度发展,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可以与中国的研究者进行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