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
《医师报》:这次CSCO会议有肿瘤相关贫血共识和肿瘤相关血栓共识两个共识的发布,您能谈一下发布这两个共识的目的和意义吗?
马军教授:CSCO已经有13年了,已经开始逐渐步入了成熟阶段。之前我们中国没有自己的指南和共识,而从前年开始,我们逐渐开始有了骨病的中国共识,即各种肿瘤骨转移的共识。2006年开始,中国引进了NCCN常见肿瘤临床实践指南,包括淋巴瘤、肺癌、结直肠癌等8个指南,但指南本土化过程中会有一些具体问题,所以从去年开始我们逐渐开始推出我们自己的指南共识,首先就是从肿瘤贫血共识开始的。
美国NCCN肿瘤与贫血共识已推出了修订版(2008年),但因其是美国和欧洲的共识,而这次,我们全部按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数据,做了近几万人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肿瘤并发贫血的患者比例非常高,约为32%左右。这种情况下,我们亟待推出贫血治疗的规范化共识,避免如滥用EPO、滥用输血这种过度治疗,共识旨在对肿瘤科医生在何种情况下使用EPO、铁剂,何种情况下才需输血等方面进行规范,建立非常全面的中国版共识。EPO过度治疗贫血会引起血栓,加速肿瘤患者死亡,但肿瘤引起的贫血若不加干预,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也会加速死亡,需要根据中国自己的循证证据制定中国版共识,指导专科医生按共识、按经验、按循证来进行治疗。
肿瘤与静脉血栓共识,这是中国首次发布的肿瘤与血栓共识。2008年及2010年的ASCO会议上公布的肿瘤死亡原因中第一位的是复发,第二位就是血栓,血栓严重影响了肿瘤患者生存、无病长期生存和正常生活质量。所以这次我们联合了全国各个专科医师,肺癌、血液肿瘤、骨髓瘤、结直肠癌、妇产科等,联合制定了肿瘤与静脉血栓的共识,旨在指导肿瘤科医生对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时的治疗和预防。该共识必将对肿瘤科医生临床工作起到非常积极的指导作用,尤其在肿瘤并发症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该共识能给肿瘤科医生提供标准,使治疗更规范化。
期待这两个共识可以指导更多的肿瘤科医师规范化治疗肿瘤及相关并发症,减少肿瘤相关贫血和血栓带来的死亡率,提高患者无病生存率,使肿瘤成为一种慢性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医师报》:您在本届CSCO会议有一个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治疗新进展的报告,您能就报告内容谈一下吗?
马军教授:AML的治疗进展非常快。中国发明的诱导分化剂、凋亡剂——全反式维甲酸、亚砷酸,可使急性早幼粒白血病(M3)的治愈率达到85%,这是全世界肿瘤治疗最成功的一个典范。这是中国人自己的发明,在中国已经治疗了1万6千多病人,已经达到85%的治愈率,是全球范围内最好的疗效。其他髓系白血病现在采用了分层治疗,现在分层+个体化治疗代替了靶向治疗+个体化治疗。现在已经清楚,白血病中50%是由于染色体突变造成的,还有部分正常染色体核型50%是由基因异常造成的,这两种白血病就要根据不同的基因靶点来进行分层治疗。这一领域进展非常快,已经使低危、中危患者获得了68%的治愈率,但可惜的是对高危的病人效果较差,其只能进行骨髓移植,治愈率30%左右,但高危患者只占不到20%,所以分层治疗+个体化治疗已代替了靶向治疗和个体化治疗。
《医师报》:您能谈谈CSCO未来发展方向及寄予的希望吗?
马军教授:今年CSCO年会进一步壮大,近几年临床中心的协作已逐渐增多,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已经做到了160多项,国际上大型研究中有中国研究者参与的有42项,已开展了多项国内国际多中心双盲的临床试验。近3年是突飞猛进发展的3年,希望将来能有更多的国际临床协作,我们国内研究者的文章能更多地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J Clin Oncol》等国际重要期刊上发表,在ASCO年会等全球肿瘤学大会上有更多的中国研究者发言。我希望CSCO能够走向国际,成为国际上先进医学研究成果的发布平台。但道路还很漫长,仍需要我们老、中、青年三代肿瘤学者的共同努力。
注:“EPO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中国专家共识”下载:http://news.csco.org.cn/class/detail.asp?u=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