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辅助使用依美西坦或阿那曲唑治疗对骨密度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4-04-21 浏览次数:942次 来源: 作者:


解读:
  
在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女性患者中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作为内分泌治疗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他莫昔芬治疗。目前常用的芳香化酶抑制剂有两类,一类是非甾体类(如:阿那曲唑和来曲唑);另一类是甾体类药物(如:依美西坦)。芳香化酶抑制剂能降低循环中的雌激素浓度,从而增加骨的流失,降低骨密度,以及增加骨折的风险。依美西坦由于存在独特的雄激素结构,在动物实验和男性实验中表明可减少骨的流失。采用双磷酸盐类药物可以预防或治疗骨的流失,其主要机理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所介导的骨吸收,因此可增加骨密度,从而降低骨折的风险。

  
NCIC CTG MA.27研究是一个开放式标签、随机对照研究。研究所纳入的受试者为乳腺癌女性患者,她们接受口服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一组服用依美西坦治疗,另一组服用阿那曲唑治疗。研究者假设与非甾体类药物阿那曲唑相比,轻度雄激素类固醇类制剂依美西坦对骨骼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较少。本研究(MA.27B)为MA.27的同伴研究,为了比较在接受依美西坦治疗和阿那曲唑治疗的患者中,腰椎和髋部骨密度的变化情况,来自于美国麻省总院的Paul教授等设计了本研究相关实验,并将结果发表在Lancet Oncol 3月的在线期刊上。

方法:
  
MA.27研究中,研究者所纳入的是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早期浸润性乳腺癌女性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2组,一组接受25mg依美西坦治疗,另一组接受1mg阿那曲唑治疗,每日治疗一次。MA.27B研究的受试者则是从MA.27研究中选择而来,一组受试者的骨密度T值评分在-2.0及以上,另一组的受试者的骨密度至少有一处T值评分小于-2.0。两组受试者都接受Vit D和钙片治疗,骨密度T值小于-2.0的受试者同时接受双磷酸盐类药物治疗。本研究的主要终点事件为在治疗第2年时腰椎和髋部骨密度变化的百分比。研究者按照患者所接受的芳香化酶抑制剂类型和骨密度T值评分对其进行分析,但是如果患者的治疗方案发生了变化,那么对骨密度所进行的评估随即终止。

结果:
  
2006424日至2008530日期间,骨密度T值在-2.0及以上的受试者为300例,其中147例接受依美西坦治疗,153例接受阿那曲唑治疗;骨密度T至在-2.0一下的受试者为197例,其中101例接受依美西坦治疗,96例接受阿那曲唑治疗。对于入组时骨密度T值在-2.0及以上的受试者而言,在第2年时,腰椎骨密度的平均变化在依美西坦组和阿那曲唑组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平均变化的百分比分别为-0.92%-2.39%。而在髋部的平均变化分别为-1.93%-2.71%。那些在入组时T值评分小于-2.0的受试者中,在第2年时腰椎骨密度的平均变化在依美西坦组和阿那曲唑组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平均变化的百分比分别为2.11%3.72%。而在髋部的平均变化分别为2.09%0.0%

在入组时、治疗后第一年、治疗后第二年时不同组别患者骨密度变化

【图表部分翻译:mean change in bone mineral density%)骨密度的平均变化(%);

       exemestanehip/spine)依美西坦(腰椎/髋部);anastrozole  阿那曲唑】
  
  
在入组时骨密度T值评分在-2.0及以上的患者中,依美西坦组中发生2例脆性骨折和2例其他骨折,阿那曲唑组中发生3例脆性骨折和5例其他骨折。而在入组时骨密度T值评分小于-2.0的患者中,依美西坦组中发生1例脆性骨折和4例其他骨折,阿那曲唑组中发生5例脆性骨折和1例其他骨折。

  
本研究结果证实,在骨密度T值小于-2.0的乳腺癌患者中,仍能采用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
 
  信源地址:http://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onc/article/PIIS1470-2045(14)70035-X/fulltext

 

(转载自丁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