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李进教授将于消化道肿瘤(非结直肠癌)专场进行口头报告: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胃癌的Ⅲ期临床研究。该研究由李进教授和解放军南京八一医院秦叔逵教授共同牵头,是全国38家医院共同参与的大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大会报告前,医脉通有幸采访到了主要研究者李进教授,李教授认为该项临床研究的结果非常振奋人心,也表明了中国专家在胃癌领域里为国际肿瘤事业做出的贡献。此外,李教授还就ASCO的热门研究CALGB/ SWOG 80405发表了独到的见解。最后,李教授对如何提高科研水平提供了三点建议,并期待中国医生的执业环境能够拨开“雾霾”见“蓝天”。
李进教授接受医脉通的专访
医脉通:首先恭喜李教授有两项研究入选本次ASCO大会,尤其是6月2日下午(芝加哥时间)您将进行的口头报告非常令人期待,针对这项阿帕替尼治疗胃癌的III期临床研究,您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吗?您认为其被选作口头报告的原因有哪些?
李进教授:
(1)研究概况
该项研究是由江苏恒瑞医药公司支持的一个项目,研究的药物阿帕替尼是一种抗VEGFR-2的小分子靶向药物,针对人群为二线化疗失败的晚期胃癌病人,探讨这类病人能否通过抗血管形成的靶向药物获得生存期的延长。该临床试验由解放军南京八一医院秦叔逵教授和我共同牵头,获得全国38家医院的大力支持。各位参与者齐心协力,共入组273名病人,2:1随机分配至口服阿帕替尼或安慰剂治疗。经过一年半的研究时间,结果发现阿帕替尼较安慰剂能显著延长总生存期(OS)达55天(195天vs. 140天,P<0.016)。
除了OS获益外,无进展生存期(PFS,78天 vs. 53天,P<0.0001)和有效率都得到了提高。尽管有效率提高并不多,但是疾病控制率接近50%左右。III期临床试验确认了II期临床试验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阿帕替尼的疗效。
II期临床试验已在JCO上发表(J ClinOncol 2013;31(26):3219-25),这项III期临床试验希望能够在更高水平的期刊上发表,供业内肿瘤专家们参考。
(2)入选口头报告的原因
胃癌是一种异质性很强、化疗和放疗相对不敏感的疾病,对于所有化疗方案均失败的晚期胃癌病人,这一接近两个月的时间是一个振奋人心的进步。即使是获得国际认可的Ramucirumab,也只延长了1.4个月的生存期。而阿帕替尼带来的2个月生存获益,同样受到了大家的高度认可。
该临床试验的研究质量高,脱落率低于10%。此外,该项研究首次证明抗血管生成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在胃癌里的疗效。正因为上述原因,该项研究获得了大会专家认可,被选为大会口头报告,同时也入选BOA(Best of ASCO)论文。表明中国专家在胃癌领域里为国际肿瘤事业做出的贡献,这主要缘于38家医院研究者的齐心协力,以及病人的奉献。
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病人、医生、政府和医药企业的共同努力,同样,在抗肿瘤领域里,未来我们只有共同协作,才能取得进步。
医脉通:这确实是一项振奋人心的研究,我们都期待在高水平的期刊上看到这项研究。6月2日下午您将进行大会报告,能分享一下您此时此刻的心情吗?
李进教授:
很激动,很荣幸。作为一名中国学者,能够在国际最高级别的肿瘤学大会上做口头报告,在感到荣幸的同时,更要感谢秦院长的带领和其他中心研究者的共同努力。目前,中国在经济和科技上都取得很大的进步。以往,我国在新药研发上落后于先进国家和地区,而经过这些年的共同努力,中国的临床研究也逐渐走到了先进行列,我们的临床研究入选口头报告,也证明了国际对中国专家和临床试验的认可。
医脉通:本次大会在结直肠癌领域有一个引人瞩目的研究,也就是在全体大会上要公布的CALGB/SWOG 80405研究,对贝伐珠单抗和西妥昔单抗进行了头对头的比较,延续了去年FIRE3的争议,您对这项研究有什么样的见解呢?
李进教授:
化疗基础上加靶向药物延长结直肠癌生存期的临床研究,我持赞同态度。针对一项研究,我们不能片面解读,或者针对某个亚群做过度解读。临床试验所做的统计学检验,其实是一种概率,允许出现5%的错误。如果换到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研究者,很有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因此,不应过度解读,而应该看到总的趋势——分子靶向药物能否延长病人的生存,而不应把太多精力耗费在头对头的比较上,意义不大。我们的目的都是为了给病人提供最好的治疗,不能随着临床试验结果的公布而左右摇摆。二者如此小的差异,没有必要去深究。科学的发展,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看到未来的趋势。
目前来说,化疗药物效果已经不错,FOLFOX和FOLFIRI交替使用,还有之后的瑞戈非尼,一些其它小分子靶向药物的加入,患者的生存期已经超过25个月,通过局部治疗和转化治疗可以达到30个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病人的经济条件好,可以加入一些分子靶向药物,分子靶向药物可以延长2~3个月的总生存期,这2~3个月的生存期对病人来说,有的是很重要的,但有的时候还要根据病人的社会经济承受能力,毕竟社会资源有限。
医脉通:2014年是ASCO成立50周年,ASCO网站也曾列出了50年来的一些重要研究,供大家投票以选出让人印象深刻的研究。在您从医历程中,让您印象深刻的研究,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李进教授:
我真正参加ASCO大会是最近十几年,而且也不是每年都来。对我来说,临床研究里程碑的事件,一个是西妥昔单抗和贝伐珠单抗在结直肠癌上的发展,这两种药物在起初的临床研究中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克唑替尼跟伊马替尼是分子靶向的里程碑的事件。另外一项印象深刻的研究是关于伊立替康的阴性结果研究,伊立替康对晚期肿瘤病人有效,那么辅助治疗应该有效,这是我一直坚信的,结果PETACC-3研究得出阴性结果,而且在大会上做报告。这充分说明ASCO的学术性和公正性。这个研究告诉我们的是,任何一个药物或者方案都要通过临床来证明。当然这与我之前说的并不矛盾,研究主要证明的是有效性,而不是为了一点细微的差别去比较,花费巨大的社会资源。试想,如果利用这个资金去研究更新的靶向药物,在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的基础之上再延长3~4个月的生存期,不是更好吗?
医脉通:正如您前面所说,我国的学术水平在不断的提升,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科研水平,对于广大临床医生,尤其是青年学者,您有什么建议呢?
李进教授:
主要有三点建议。第一,从中国政府领导和医院领导水平上,应该将临床研究作为重点支持。临床医生不应该成为养老鼠和细胞培养的能手,而应该成为做临床研究的能手,这才是我们的本职工作。做好临床研究,为将来的临床实践做指引,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养老鼠、尾静脉注射、细胞培养,这些工作可以是医院工作的一部分,但不应成为主要部分。基础研究可以由研究所和大学的基础研究部门去做,转化研究可以由上述部门和医院共同协作,而临床研究应该成为医院科研工作的主体。
第二,年轻医生不要因为暂时的社会误解而困惑,我们应该看到,冬天已经到了,春天不会遥远。我相信政府一定会意识到,中国目前的状况如果继续下去,将来医学界将后继无人,打击腐败不能成为打击医生的借口。但在中国现在的环境下,几乎没有纯洁的领域,医疗界也需要反腐。但比起其它领域,医生是受教育程度最高、为世界做出奉献的群体,国家部门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关爱和关怀(三个“关”),这样才能使普通大众的健康得到保证。中国过去几十年在健康领域所取得的进步,实际上是建立在牺牲医生时间和精力基础上的,这种牺牲,不能再持久下去,国家应该在某种程度上给予医生更多的生活和精神上的关怀,让他们能够有饱满的精神去工作。
第三,我们的医学生们应该坚定信心,当前的现状不会持续太久,希望准备转专业的医学生们可以停下来思考,我们不能完全按照收入来衡量一个人的地位和贡献,我们应该坚信医生这个行业未来是大有前途的,医生这个职业是个非常高尚和崇高的职业。
医脉通整理报道,转载请注明出处。
会议专题》》》2014年ASCO年会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