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医脉通整理了《柳叶刀肿瘤学》期刊上的一篇文章,对中国,印度,俄罗斯的癌症控制现状进行了系统讲解,并与美国和英国的癌症现状进行了对比,分别从各国家的土地面积,人口数量,医疗总支出,75岁患癌风险,癌症死亡风险等多方面进行了数据统计(表1)。
表1 中国,印度,俄罗斯,美国和英国的面积,人口数量,平均寿命和支出统计
癌症是目前全球主要的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对全球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不幸的是,通常情况下社会经济条件的提高与癌症发病率的增加具有相关性。在本项研究中,作者们重点对比了中国,印度,俄罗斯,美国以及英国的癌症控制的整体情况。
但是,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中国的医疗支出占GDP的比例并不高(5.2%),但是每位癌症患者经济负担(2202美元)却不低。而且通过各种治疗和试验后,中国癌症患者的5年发病率最高,死亡对发病比值为0.70,也很高。换句话说,中国的癌症患者患癌后,花的钱不少,但是没有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那?
近期,《Lancet Oncology》发表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肿瘤内科吴祥元的通讯文章,对上篇资讯中的现象加以评论,并给出了自己的见解,详情如下:
阅读了Paul Goss和其同事发表在《Lancet Oncology》上的约稿,这篇文章对中国的癌症控制进行了深刻而精准的综述。Goss和同事相信,患者在应对癌症及生存时,「命」(一种无形的力量,贯穿并决定一个人生命中的一切)的错误观念与疾病认知和行为策略产生了冲突。这种看法基本上是正确的,尤其是对于50岁以上的患者。但是,中国人对癌症的消极态度并不仅仅源于文化本身,更与缺乏教育和接收到的错误信息有关。
中国主流媒体、互联网以及广告提供的绝大部分信息都具有误导性。例如,中国人非常相信保健品的益处,这类产品在中国非常赚钱。各种各样的保健品在电视、互联网、药店和报纸上打广告,包括抗癌苏打水、抗癌蛋白粉、以及号称能够控制癌症的中草药,都宣称具有非凡的抗癌疗效,而且副作用极小甚至没有。很多中国患者花费大量金钱购买这些昂贵的保健品,因此无力承担医院的常规治疗。
对医生的不信任进一步增加了患者在保健品上的花费,加剧经济损失。患者及其家属先入为主地认为医生在过度治疗,宁愿相信未经证实的抗癌理论。另外,大多数健康类书籍不是医疗专业人士或医生写的,会导致癌症患者对治疗的严重误解。
以利润为导向的主流媒体对非处方药的错误蔓延以及炒作神医负有责任。例如,一个中医神医竟然开出绿豆处方来治疗癌症。医疗广告审查无法有效防止错误健康信息的传播。
教育体制中缺乏健康教育是造成以上各种问题的潜在原因。中国的普通民众对健康和疾病预防没有足够的认识,容易轻信各种欺骗性的信息。因此,当务之急是在学校内加入健康和死亡教育。
医脉通综合整理,部分文字来源于生物探索(资讯标题:《聚焦:中国癌症患者面对的欺骗性信息以及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