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组织的“乳腺癌多学科病例讨论会—老年乳腺癌的特殊诊疗”于2014年10月29日在首钢医院影像中心举行。解放军307医院的江泽飞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的段学宁教授,解放军307医院乳腺外科尉承泽教授应邀出席了会议,并担任评委专家。首钢医院肿瘤科、乳腺疾病科、超声科、病理科、医学影像科的医生共同参与了病例讨论。
病例讨论会现场
会议开始,首钢医院乳腺疾病科主任赵期康致欢迎辞。赵主任首先对三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赵主任表示,由于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加剧,老年乳腺癌的患者在不断增加。在基层医院,乳腺癌患者中老年患者可以占到一半以上。总体来说,老年患者的预后较好,但其诊疗有着自身的特点,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这次多学科讨论会对解决老年乳腺癌患者诊疗的疑难问题,有积极的意义。
病例讨论
由首钢医院乳腺疾病科莫雪莉老师担任会议主持。共进行了三个老年乳腺癌病例的讨论。每轮讨论首先由首钢医院的医生代表做病例陈述,内容包括患者的病史、影像学检查、肿瘤标记物等信息,接着提出问题。涉及的问题包括诊断方式的选择,下一步的治疗策略及诊疗中的疑难困惑等。最后由三位评委结合临床经验给出指导意见和建议。
会上,参会医生与三位评委专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重点围绕“合并多种疾病且长期服用抗凝药的老年患者是否该采用穿刺术”,“炎性乳癌的老年患者该如何进行辅助治疗”等疑难问题征求了三位专家的意见。三位专家对每个病例的诊治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询问和深入的分析,基于治疗的理论原则和实际临床经验,结合病例的特殊性,采用个体化治疗的策略,给出了尽可能使患者获益的下一步治疗方案的指导意见。专家们的精彩讲解和点拨,解决了首钢医院医生们的疑惑。
专家交流
在会议的最后,莫雪莉老师总结性的提出了老年乳腺癌诊疗中的一些共性问题,请三位评委解答。
莫雪莉:“我们最近连续碰到一些相对高危疑难的病例,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缺少指导临床实践的相关临床指南或共识。在保证患者疗效和安全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进行老年乳腺癌患者治疗方案选择?有时患者的病情或经济条件不能接受一些治疗,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作为临床医生,我们有很多的无奈。那么对于这类老年高危患者我们该怎么做? ”
段学宁教授表示,对于老年乳腺癌患者,应当基于个体的情况,进行治疗方案的选择。不能太过绝对,比如说不是70岁以上的患者就不能接受化疗,当疾病状态需要做化疗时,可以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化疗。
江泽飞教授:“我们可能不能选择一条最对的路,但是尽量选择一条不错的路 ,做到这一点很难。但是我认为,要跟患者讲明理想的治疗方案。把需要的治疗写清楚,再考虑患者的高危因素,根据循证医学的证据及我们的治疗经验,判断患者应该接受的治疗。即证据来源于实践,实践应遵循证据。如果患者做不到,至少要在病例上做记录,这是对自己的保护。我们要把能治好的病人彻底治好,把别人治得不太好的病人治得好一点。”
尉承泽教授:“老年乳腺癌患者确实在逐年增多,临床试验中患者的截止年龄都是65岁,而今天这些病例都超过了65岁,因此缺乏相应的试验数据进行指导,对老年人实行个体化治疗可能更合适。这次讨论涉及到许多现实的情况,经费的问题,患者拒绝化疗,拒绝FISH检测,在治疗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到这些因素,确实很困难。老年乳腺癌患者的特点是本身体质较差,恶性肿瘤的比重高,因此在治疗方案的抉择上,安全性应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关于多学科联合诊疗平台(MDT)
多学科联合诊疗平台(MDT)以病人为中心,以来自两个以上不同学科的一组相对固定的专家组为依托,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方聚在一起,针对患有某器官或系统疾病的病人进行讨论,形成该病人的诊断、治疗决策,并由相应学科MDT成员执行。
这种治疗方式的优势在于:缩短了诊断到治疗的时间,不需要分别就诊奔波于各个科室;不同专科医生可以在同一时间看到所有的病例资料,通过讨论,根据指南和治疗原则,做出适合病人的(个体化)最佳治疗方案;有助于促进不同学科间交流,增进互相认识,提高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和治疗疗效,有利于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的开展;更为重要的是,利于青年医生的培养,帮助其提高业务水平。
友情链接》》》江泽飞教授访谈:老年乳腺癌患者诊疗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