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陈文明教授:肿瘤免疫治疗的现状

发布时间:2015-01-16 浏览次数:599次 来源: 作者:

作者授权医脉通整理发布,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2014朝阳国际医学大会”于2014年12月20-21日在北京成功举行。会议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美中华医学会主办,本次会议以“加强合作,推动创新,促进医学发展”为主题,内容丰富,议题广泛,设置了覆盖多个学科的分论坛。


在12月21日上午的肿瘤和免疫专题论坛上,医脉通有幸采访到了分论坛主席、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主任陈文明教授。陈教授详细介绍了本次会议肿瘤治疗的有关内容,讲解了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并指出了目前肿瘤免疫治疗面临的困难。以下为详细内容:


北京朝阳医院血液科主任 陈文明教授


本次会议肿瘤治疗相关内容


这次会议我们请了国内、外的13位专家来做专题讲座。第一部分是关于肿瘤发生学的内容,第二部分为肿瘤的治疗,重点讨论肿瘤的免疫治疗。还有一些专家介绍新药的开发,比如肝炎肝病的新药开发和肿瘤的新药开发。免疫治疗作为本分会场的重点,讨论了包括实体瘤和血液肿瘤的免疫治疗。因为2013年肿瘤进展的十大热点,排在第一的就是肿瘤的免疫治疗,近几年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多,前不久在Science上连续发表了四篇关于肿瘤免疫治疗的文章。可以说肿瘤的免疫治疗是最近几年研究的热点问题。


虽然肿瘤的免疫治疗的近期疗效很好,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很多专家探讨过免疫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障碍,比如如何提高免疫原性、提高免疫治疗效果。本次会议从肿瘤的发生到如何寻找免疫治疗的靶点、如何进行免疫治疗、如何提高免疫治疗效果以及免疫治疗临床实践等内容做了一个系统的专题讲座。尽管参加本分论坛科室之间专业差得比较远,但我们找出了共同点,所以这个会议还是比较成功的。


肿瘤免疫治疗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关于肿瘤的免疫治疗现在最重要的是寻找最有效的靶抗原。过去以及今天的会议一直在讨论的问题就是哪些分子可以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靶抗原。靶抗原有很多,其中一个是肿瘤表达的特异性标志物,比如前列腺癌的标志物,肝癌的AFP,结肠癌的标志物等等,但这些标志物免疫原性比较差,治疗效果并不很理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最早研究的是肿瘤的全抗原。虽然肿瘤全抗原涵盖的抗原面广,但特异性比较差,因为抗原太多了就找不到真正的靶抗原。所以现在正在研究的是寻找共同的靶点,将几个靶点放在一块儿来提高特异性。也就是通过一些基因表达谱、蛋白质谱筛出一些肿瘤特异性的抗原,把这些抗原组合起来,作为一个靶抗原用于免疫治疗。这些年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多,但它有一个缺陷,就是多种抗原放在一起有拮抗、竞争作用。抗原多了虽然提高了免疫原性,但抗原的效能也会相应降低。本次会议讨论了如何把肿瘤的多抗原放在一起时如何提高免疫效能。这个问题最近几年讨论的比较多,也是这次会议的热点问题。


另外一个讨论比较多的,就是CAR-T,即嵌合抗原的T细胞的免疫治疗作用。现在研究比较多的就用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方案就是把肿瘤相关的抗原负载在淋巴细胞上从而提高免疫治疗的效果。但是由于出现治疗相关的细胞因子风暴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而且目前主要用于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也正在探索将CAR-T用于其他类型肿瘤治疗。


最近研究比较多的还有抗原递呈细胞,其中主要是树突状细胞。肿瘤的抗原要发挥作用,中间必须要有载体,通过载体把肿瘤抗原传递给淋巴细胞,让淋巴细胞识别这个抗原。这中间载体相当于交通工具。树突状细胞起到交通工具的作用,把靶抗原传递给淋巴细胞,从而提高抗肿瘤的效果。肿瘤患者的树突状细胞的功能是弱的,如何活化载体功能、更好地把抗原送给淋巴细胞,进而使淋巴细胞能更好地识别靶抗原以达到抗肿瘤的作用,也是最近研究的热点。通常的做法是把肿瘤患者的树突状细胞在体外培养,在细胞因子等的作用下使其活化,起到更好的抗原呈递作用,进而提高T细胞的抗肿瘤的效果。脐带中树突状细胞的含量比较大,因此现在树突状细胞更多来源于脐带。体外培养脐带,可以得到很多的树突状细胞。活化这些细胞,接种到患者体内能达到很好的免疫治疗作用。国内外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研究工作。


现在整体来讲,免疫治疗的活性在增强,效能在提高。但问题是肿瘤很聪明,它能够免疫逃逸。简单来说,就是活化的T细胞能够识别肿瘤抗原,但肿瘤抗原在变化,本来靶抗原表达得很高,可是遇到免疫环境,它的表达就降低了。或者抗原发生基因突变,本来T淋巴细胞可以识别这个抗原,发生突变以后就无法识别了。所以免疫治疗的效能是有限的,一段时间有效,但是持续时间较短。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是肿瘤免疫治疗总体作用偏弱,肿瘤的免疫治疗更多地用在微小残留病灶的治疗中。如果患者经过放疗、化疗、移植后,体内残留微量的肿瘤细胞,做免疫治疗效果还是很好的。但如果这个患者情况严重,化疗效果不好,这时用免疫治疗的效果就不会太好,因为体内肿瘤负荷太大了,用免疫治疗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因此目前肿瘤的免疫治疗主要用于经过放疗、化疗得到缓解的这一部分患者的维持治疗,来提高维持缓解的时间,延长患者的寿命。免疫治疗的疗效的持续时间是有限的,不能达到无限延长治疗效果的作用,一般能够使患者的缓解时间延长几个月到一年。个别早期复发的患者用免疫治疗以获得再次缓解也是常见的。


免疫治疗进展最快的还是血液肿瘤,急性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这些疾病是最早应用免疫治疗的,进展最快,效果也是最好的。其它的实体瘤用免疫治疗也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整体来讲实体瘤治疗效果没有血液肿瘤好。


肿瘤免疫治疗的规范问题


肿瘤免疫治疗现在已经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批准。获批以后很多家医院都开展了免疫治疗,还有一些医院还设立了针对肿瘤的免疫治疗中心。目前肿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尽管免疫治疗对实体瘤效果不是很明显,但毕竟能起到效果,对延长缓解时间有一定帮助,费用也不算很高,治疗一疗程大概三万块钱,因此很多单位开展了肿瘤免疫细胞治疗。目前免疫治疗呈现遍地开花的态势。很多基层医院条件可能并不太好,也跟着别人开展,但其实自己并不知道免疫治疗应该怎么做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做完以后的效果也不做评价。这次会议我们把肿瘤和免疫治疗放在一起,一方面可以使大家更好地认识肿瘤免疫治疗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有助于进一步规范肿瘤的免疫治疗,提高免疫治疗效果。希望通过这次会议能更好地规范肿瘤的免疫治疗,进一步提高免疫治疗的效果,并进行客观评价。


希望政府加强监管


目前免疫治疗的规范工作还很难。几年前卫生部把免疫治疗列为三类医疗技术,希望能对其进行认证。就是说不是任何一家医疗机构想做就做,必须要达到一定的医疗技术和环境才能开展免疫治疗。医疗技术指工作人员的水平,环境指一定的实验室条件或病房条件。国内曾经想做这方面的认证,但是这方面的认证很难,这件事就被搁置了。因此现在国家也没有针对这方面的规范性文件。治疗的细胞大家各有千秋,方法都不一样,政府对这方面也没有规范。没有规范好也不好,好的方面是可以百花齐放,从而促进了这个学科的发展,大家都想办法提高治疗效果,不好的地方在于没有规范约束,大家的治疗方法有点乱,这也是将来需要改进的地方,政府应该加强监管。


更多精彩内容请见》》》2014朝阳国际医学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