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CLC2015]NSCLC双免疫疗法安全有效:CheckMate-012数据公布

发布时间:2015-09-08 浏览次数:511次 来源: 作者:

医脉通编译整理,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据2015世界肺癌大会发布的初步临床试验结果显示,Nivolumab和伊匹单抗联用的无化疗方案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中显示了有效性。医脉通对此进行了报道。


PD-1抑制剂nivolumab和抗CTLA-4抗体伊匹单抗联用的四种不同方案给未经系统性治疗的148名患者带来了13%至39%的缓解率。联用方案带来的缓解率是深度而持久的,并且导致停药的治疗相关3或4度不良反应(Ads)发生率很低。


主要研究者、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胸部肿瘤主任Naiyer A. Rizvi 教授说:“无论肿瘤是否有PD-L1表达,都观察到了临床疗效。我们已有初步证据证实,肿瘤有1%或以上PD-L1表达的患者疗效更好。目前任一试验组的中位疾病控制率都未达到(缓解加疾病稳定),无论是否有PD-L1表达。”


Naiyer A. Rizvi, MD


Nivolumab肺癌临床发展项目包括CheckMate-012试验,该试验旨在评价nivolumab单药方案或联合细胞毒及靶向药物的多药联合方案对未经治疗的IIIB/IV期NSCLC患者的疗效。


相关报道:[ASCO2015]全体大会:nivolumab联合伊匹单抗用于黑色素瘤疗效


研究详情


CheckMate-012研究评价了nivolumab联用伊匹单抗的四个注射/剂量方案。在A组,两个药物的剂量均为每3周1 mg/kg(Q3W, N = 31)。在B组,每2周注射nivolumab 1 mg/kg (Q2W),每6周注射伊匹单抗1 mg/kg(Q6W; N = 40)。C组接受每2周3 mg/kg的nivolumab,每12周1 mg/kg的伊匹单抗(Q12W; N=38)。D组则为每2周3 mg/kg的nivolumab,每6周1 mg/kg的伊匹单抗(N = 39)。


入组这四组的患者,中位年龄为62至68岁,90%以上的病例为IV期疾病,80%以上的患者病理组织为非鳞性,ECOG体能状态评分为0-1。


四组方案都有活性,包含nivolumab 3 mg/kg剂量的试验组显示出最佳客观缓解率(ORR)。组C的ORR为39%,组D的ORR为31%。组B和组A的ORRs率分别为25%和13%。


中位PFS从组B的4.9个月至组A的10.6个月。组C中位PFS为8个月,组D为8.3个月。第24周的PFS率,组A为55%,组C为63%,其他两组还没有达到。所有四组的中位总生存还没有达到(随访范围,6.2-16.6个月)


在IHC测定肿瘤PD-L1表达≥1 (n = 77; 68%)的患者中,A、B、C、D四组的ORR分别为8%, 24%, 48%, 和 48%。每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1.5周,21.1周,34.6周和未达到。第24周的PFS率分别为42%, 40%, 74%和65%。


每组中治疗相关的3或4度AEs发生率为28%-35%,但导致停药的仅为3%至10%。A、B、C、D四组所有级别治疗相关AEs的发生率分别为77%,73%,74%和69%。联合用药的安全性与之前的研究一致,AEs相关的停药率与nivolumab单药治疗观察到的相似。


仅有10%的患者发生了3或4度AEs,包括B组肝病(10%)和C组、D组的皮肤相关不良反应 (13%)。任意一组的3或4度肺部AEs不超过3%。试验中没有发生治疗相关死亡。


Nivolumab相关研究进展


Rizvi表示, nivolumab和伊匹单抗的联用获得的疗效,是由于两种药物通过不同但互补的机制提高T-细胞抗肿瘤的活性所致。临床前研究显示,与其中一种药物单独使用相比,这种联用具有协同作用,晚期黑色素瘤的药物联用研究试验支持了这一观察。


正在进行的Ⅲ期临床试验,对比了nivolumab单药或联用伊匹单抗与以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在未经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中的疗效。在另两项Ⅲ期试验中,无论病理组织学如何,单药nivolumab与多西他赛相比,可改善经治的晚期NSCLC患者的总生存。


相关报道:[ASCO2015]重磅研究:Nivolumab延长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生存


除黑色素瘤的适应症外,Nivolumab经FDA批准用于治疗经以铂为基础的化疗治疗中或后进展的转移性鳞细胞NSCLC。此外,该药在经治的转移性非鳞性细胞NSCLC患者中的应用被FDA准予优先审批,截止日期在2016年1月2日。


医脉通编译自:Nivolumab/Ipilimumab Combination Active in Advanced NSCLC, Onclive, Tuesday, September 8,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