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O2015]李进教授访谈:胃癌转化治疗的条件及CSCO未来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5-09-25 浏览次数:735次 来源: 作者:

2015年9月16日-20日,第18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5年CSCO学术年会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会议期间,医脉通有幸采访到上海同济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李进教授。李教授深入解析了晚期胃癌患者转化治疗的条件,对终末期患者是否需要化疗发表了看法,并透露了CSCO作为一级学会成立后的三大任务。访谈详情如下:  


 

李进教授

    

医脉通:晚期胃癌患者能否切除受外科医生水平和医院环境等多方面影响,这时候对转化性治疗提出了挑战,请问李教授,晚期胃癌患者的转化治疗可选择的一线方案有哪些?是否需要联合靶向药物?

    

李教授:您提到的转化治疗实际上在大肠癌的治疗中应用比较多。我们已经证明,对一些可切除的肝转移、局部肺转移的病人,通过手术的方式可以显著延长病人的生存。但是,对于那些临界性的、被称之为潜在可切除的病人,需要通过强有力的化疗,或者化疗联合靶向药物,可以让病灶缩小,创造进行根治性手术的机会,这就是转化治疗。如果有这样的机会,病人的生存期同样会得到明显延长。


但胃癌和肠癌不太一样,相对来讲,肠癌对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的敏感性比较好,而胃癌对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的抵抗是比较强的。所以胃癌通过转化治疗达到手术切除以后,到底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让病人获益,我们现在心里没有底,而且研究也相当少。目前只有在强有力的化疗达到非常有效的前提条件下,我们才能够做转化治疗。而转化治疗之后还要给病人做辅助治疗,如果转化治疗之后的任何辅助治疗都没有效果,那么这种病人即使做手术也不会得到生存期的获益。所以是否能做转化治疗还是要看化疗或者是分子靶向治疗的效果到底怎么样。对于HER2阳性的病人,如果用单抗联合化疗能够获益,有效率也就是CR、PR率明显提高,有可能会获得二次手术切除的机会。从我个人经验上,我觉得可以获得生存期的延长,有益于患者。而至于这个病人是不是真的能够有生存获益,我们现在还没有足够的数据。希望临床研究能解答证实您提的这个问题。当然将来如果我们发现某一类的分子靶向药物效果非常好,我们一定会探索转化治疗在胃癌中的应用。

    

医脉通:7月份《JAMA Oncology》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对于终末期癌症患者,姑息化疗不仅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甚至会有损害,这一研究给临床医生什么样的启示?

    

李教授:对于什么样的病人需要做化疗,什么样的病人不需要做化疗,我觉得应该通盘考虑。当然西方国家对终末期的病人不提倡化疗也是有一定道理的,特别是如果病人体质状况已经很差,已经奄奄一息了,这时候再给他做任何化疗都无济于事,而且化疗带来的毒性可能反而导致病人的生存期缩短。


但是我们过去讲的“生命不息化疗不止”,就真的没有效果吗?我看也不一定。在两年前,西方国家的胃癌二线治疗没有标准,但是现在西方国家逐渐接受了二线化疗对于胃癌的获益。三线化疗也进入研究的探索领域。而这个理念来自哪里?是来自于东方,特别是日本。我们在分析日本数据的时候,就发现日本的胃癌病人生存期特别长。除了日本的病人胃癌发现得早之外,对于已经发生转移的病人,其实东方亚洲人群的生存期应该是一致的,也就是说日本、韩国、中国胃癌患者的生存期应该没有太大差异。因为我们都是东方人,也许可能有一些种族差异,但是这个差异不会太大。但是为什么日本的胃癌病人活得很长?是因为在日本真的是生命不息化疗不止,所以他们可能会三线、四线、五线、六线化疗,只要病人体质状况能耐受。因此,武断地说姑息化疗有害是片面的。


当然也要看终末期是指什么样的病人。难道五线化疗的病人一定是终末期吗?我觉得终末期应该是已经病入膏肓、卧床不起,没有任何体质能够接受化疗的这种病人,而不是以病人接受多少化疗疗程来作为终末期的标准。另一方面,对于体质差的患者,低剂量的化疗也能够使部分患者获益。所以说要权衡利弊,正确的综合判断病人到底能不能接受治疗。您提的这个问题我觉得可能会成为我们大家争论的一个话题。

    

医脉通:今年CSCO作为国家一级学会正式成立了,可喜可贺。能否请您分享一下从申请一级学会到最后正式批准过程中的故事及CSCO的未来发展计划?

    

李教授:谢谢您对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的关心。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过去是二级学会,在三年前我们开始搜集材料、进行申报、跟政府部门沟通,前前后后也三年多的时间。这三年的时间确实很漫长,可以看得出申请的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当然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了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对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的关心。在今年的8月21号,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作为一级学会正式成立了。实际上一级学会的成立不是新的成立而是升级,因为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这个名字不是一个新的名字,我们在18年前就已经注册了。我们在香港注册了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的会标和名称。我们可以在中国,包括大陆、香港、台湾进行学术活动。台湾的教授也一直作为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的副秘书长或副主任委员,一直活跃在大中国区肿瘤领域。


我们在升格为一级学会之后,将秉承CSCO一贯的宗旨,“服务、团结、协作”,其实最关键的是协作,就是为了促进中国临床肿瘤学的发展。我们目前有三大任务。第一、要继续做继续教育项目,因为这么多年来继续教育都是CSCO的重要任务。第二、我们还要促进临床研究,这是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升级为一级学会之后的重要任务。我们可能要制订相关的政策,鼓励各个领域的专家成立二级学会,让他们在这个领域里崭露头角,去施展他们的才华。因为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涵盖面特别广,有各个不同的专业,我们每个人也有自己不同的专业,即使是在消化肿瘤里面也分为胃癌、肠癌、肝癌、胰腺癌等不同的领域,不可能一个专家去覆盖所有的肿瘤。所以必须要成立二级学会来服务于全国,这是我们今年的重大任务。第三、我们要协助政府部门,制订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的指南。因为作为临床医生来讲,我们要为病人提供最好的服务,提供最好服务的方式就是要规范。而要做到规范,指南是比较好的一个方式。国家政府部门已经有一些规范的制订,但是很多年都没有更新,所以我们最近正在跟国家有关部门进行协商,更新这些规范。由国家有关部门委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出台一些指南,或者针对每个实体瘤或者血液病淋巴瘤的诊治指南,这样可以帮助所有医生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为病人提供最好的服务。 

   

医脉通:我们也祝愿CSCO越来越壮大。

    

李教授:谢谢!我相信在全体CSCO会员的共同努力下,在吴一龙理事长、马军教授、秦叔逵教授等几位副理事长的共同领导下,在指导委员会,特别是像吴孟超院士、孙燕院士、廖美琳教授、管忠震教授的指导下,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将把中国肿瘤事业推向新的高潮。


会议专题入口》》》2015年CSCO学术年会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