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6日-20日,第18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5年CSCO学术年会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医脉通有幸采访到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的陆舜教授,陆教授与我们分享了他在WCLC会议上报告的EGFR基因状态不明的晚期NSCLC患者插入和维持使用吉非替尼联合化疗的研究,并详细解析了另一项研究厄洛替尼间隔化疗新辅助治疗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指导意义。访谈详情如下:
陆舜教授
医脉通:陆教授您好,感谢您接受医脉通的访谈,您在今年WCLC上报告了EGFR基因状态不明的晚期NSCLC患者插入和维持使用吉非替尼联合化疗的研究,对于EGFR状态不明的NSCLC患者靶向治疗的使用上,这项研究给我们什么启示?
陆教授:首先感谢医脉通让我有这样的机会来和国内的一些同道交流。今年刚刚结束的在丹佛举办的世界肺癌大会,我们在大会上的一项口头报告是,在化疗的间歇期插入给予吉非替尼和化疗之间的一个随机对照研究。这项研究是由国内14家中心参与的一个Ⅲ期临床研究。研究背景是我们有一部分病人,没有足够的组织来检测EGFR突变。而这部分病人根据临床特征判断,可能有EGFR突变或者有很大的可能性是EGFR突变。所以我们当时就在想,是否有可能性让这部分病人尽早的从TKI当中获益。另外我们知道有个类似的研究是由莫树锦教授牵头的所谓FASTACT2的研究,已经发表在Lancet Oncology上了。这项研究在开始的时候就在化疗中插入给予厄洛替尼,来跟化疗头对头进行比较,也显示很好的效果。
在这样两个背景下,我们设计这样的研究是对于没有足够组织的腺癌的病人,我们先给他做两个疗程的化疗,如果病情稳定,但是没有达到缓解的病人,就纳入随机对照研究。对其中一组插入给予吉非替尼,这部分病人插入了以后没有增加毒性,但是提高了缓解率,缓解率是16%比1%,还提高了的PFS,差不多是十个月比vs四点几个月。所以这项研究的意义是对于临床碰到的没有足够的组织来检测EGFR突变、而又是腺癌的病人,我们在化疗以后间插的给予TKI治疗,可能会延长PFS和提高缓解率。
医脉通:WCLC上您有一项壁报研究探讨了厄洛替尼间隔化疗新辅助治疗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对于局部进展期NSCLC患者的新辅助治疗,这项研究有何指导意义?
陆教授:这是一项小样本的探索性研究,当然不能作为指导临床的,改变临床的实践,但是这项研究作为一个探索性的,为未来的这个临床的应用或者是开展新的临床研究,提供一些启示,因为我们临床当中三期多发的病人,可能这部分病人他怎么来提高他的缓解率,增加手术的全切率一直是我们考虑的,但是这部分病人事先你已经知道基因突变状态,现在正在做的研究可能直接的先给他吃TKI来做流导,但是确实有一部分病人,在手术前病人不愿意或者是我们也没办法去拿主治来检测的话,那么化疗间插的给予厄洛替尼以后它这个是提高了他的缓解率,增加了手术的全切率,这是一个小样本的研究,差不多不到40个病人,但是探索性的结果还是比较令人鼓舞的,我们值得做在这方面做更多的尝试。
相关报道:[WCLC2015]新辅助厄洛替尼间隔化疗为局部晚期NSCLC患者带来获益
医脉通:7月份《JAMA Oncology》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对于终末期癌症患者,姑息化疗不仅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甚至会有损害,这一研究给临床医生什么样的启示?
陆教授:很多治疗特别是化疗,本身带有毒性。终末期患者的生命是极其有限的,他的耐受性会比较差,PS评分会比较差。这部分患者可能耐受化疗以后并没有延长生存,就是化疗并没有带来好处。我的观点是,避免过度的治疗,尤其是过度的化疗。我记得美国的同行曾经告诉我,“重要的不是给患者治疗,而是什么时候不给患者治疗。”这是一个很艰难的抉择,在现实生活当中,我相信患者有强烈的求生愿望,家属也认为治疗总归会带来获益,医生也认为治疗会带来获益,但这只是你的认为,JAMA的这篇研究,重要的意义在于,提示我们也许这些有毒的治疗并没有给患者带来获益。需要在化疗的获益和有害之间做很好的平衡,这是医生跟患者及患者家属都需要勇气去面对的。
医脉通:感谢陆教授的精彩解答。
视频版:[CSCO2015]陆舜教授访谈:WCLC非小细胞肺癌相关研究解读
会议专题入口》》》2015年CSCO学术年会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