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CO2015]廖宁教授访谈:mTOR抑制剂治疗的最佳时机

发布时间:2015-09-29 浏览次数:766次 来源: 作者:

2015年9月16日-20日,第18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15年CSCO学术年会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医脉通有幸采访到了广东省人民医院的廖宁教授,廖教授讲解了mTOR抑制剂在逆转内分泌治疗耐药和患者的总生存方面疗效,及mTOR抑制剂治疗的最佳时机。


 

廖宁教授


医脉通:廖教授您好,感谢您接受医脉通的访谈,您在这次会议上做了关于内分泌耐药非常精彩的报告,在内分泌治疗发生耐药以后,有哪些好的治疗手段可以克服耐药呢?

    

廖教授:关于这个问题,现在一些针对通路的研究和新药的研发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可以看到对于一线治疗失败以后出现耐药的乳腺癌病人,利用二线内分泌治疗联合mTOR抑制剂可以为病人带来更好的PFS,可以看到PFS的延长可以达到11个月,所以用mTOR抑制剂是克服耐药的最重要的方法。

    

另外,CDK4/6抑制剂也是在内分泌耐药领域的一个全新的明星,所以通过一些重要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内分泌耐药充满着前景。

   

医脉通:那么mTOR抑制剂在逆转内分泌治疗耐药和患者的生存方面疗效如何呢?

    

廖教授:对于mTOR抑制剂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我想最有代表性的就是BOLERO-2临床研究。这个临床研究入组了七百多例的病人,这些病人是一线内分泌治疗失败以后出现的转移病人,大部分都是二线三线治疗。将他们分成两组,一组用mTOR抑制剂和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另一组用对照剂和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我们可以看到的是,联合mTOR抑制剂用药组的病人获得了11个多月的PFS,mTOR抑制剂为这些病人带来了临床获益。所以BOLERO-2研究获得了主要研究终点的阳性研究结果。亚组分析结果非常令人振奋,对于那些很早就出现复发的,也就是说在辅助治疗中已经出现复发的这样一些病人,同样应用mTOR抑制剂也获得了非常好的PFS。在那些之前有多个器官转移的,也就是说肿瘤负荷比较重的这些病人,同样获得接近七个月的PFS,比不用mTOR抑制剂组的病人有更优的疗效。在骨转移方面,mTOR抑制剂使得病人有更好的PFS。所以通过对BOLERO-2研究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看到在内分泌出现一线进展以后,再次用二线内分泌治疗的时候,联合mTOR抑制剂,为病人的内分泌治疗带来更好的临床获益。

   

医脉通:应该如何选择mTOR抑制剂治疗的最佳时机呢?

    

廖教授:这是一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但也是一个必须要回答的问题。通过一些基础研究以及对通路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发生内分泌治疗耐药和HER2耐药的时候,通路之间有交互的作用,包括HER2、HER3、PI3K及ER通路的交互作用。BOLERO-1试验显示,对于HER2阳性的病人,在完成了辅助治疗以后出现转移的时候,采用曲妥株单抗联合紫杉醇,再联合一个mTOR抑制剂,可以为病人带来了更长的PFS。

    

通过BOLERO-3的临床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对于HER2阳性的病人在一线的分子靶向治疗以后出现进展,在二线用分子靶向治疗的时候,再联合一个mTOR抑制剂,又为病人带来额外的临床获益。所以我们目前从重要的临床数据,解读到的信息是包括三个方面。第一、mTOR抑制剂可以应用于ER阴性HER2阳性的晚期乳腺癌病人。第二、当HER2阳性ER阴性的病人在一线治疗的时候,在传统的抗HER2治疗中联合mTOR抑制剂可能是潜在的一个重要的时机。第三、对HER2阳性的病人,一线的抗HER2治疗失败以后,在目前中国现有药物的背景下,联合mTOR抑制剂与抗HER2的靶向治疗,也可能是一个最佳的应用时机。

    

医脉通:据悉,中国肿瘤驱动基因分析联盟成立大会于9月17日隆重召开。作为中国肿瘤驱动基因分析联盟乳腺癌组副组长,能否请您详细介绍一下该项目在乳腺癌方面的详细内容?

    

廖教授:在CSCO理事长吴一龙教授的带领下,我们昨天成立了中国肿瘤驱动基因协作组,计划针对中国人群,对肿瘤的驱动基因进行深入研究。目前我们启动了几个重要肿瘤的基因分析,包括肺癌、胃癌、直肠癌、乳腺癌、肝癌这几个重要的肿瘤。中国肿瘤驱动基因分析联盟乳腺癌组的组长是邵志敏教授,我们专家组成员里面包括了徐兵河教授、江泽飞教授、宋尔卫教授、吴炅教授、张清媛教授、付丽教授,杨文涛教授。我们乳腺癌小组将会针对中国人群,在全国开展中国乳腺癌的肿瘤驱动基因项目的协作。


医脉通:感谢廖教授的精彩解答。


视频版:[CSCO2015]廖宁教授访谈:mTOR抑制剂治疗的最佳时机


会议专题入口》》》2015年CSCO学术年会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