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家共识]非小细胞肺癌血液EGFR基因突变检测

发布时间:2015-12-25 浏览次数:2515次 来源: 作者:

本文经《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仅限于非商业应用


本文节选自《中华医学杂志》,作者:《非小细胞肺癌血液EGFR基因突变检测中国专家共识》制定专家组


近年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靶向药物已经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重要的治疗方式之一。在EGFR基因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系列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已证实EGFR 靶向治疗能显著降低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而在EGFR未发生突变的肺癌患者中,临床研究证据提示不宜使用靶向药物。这些临床研究和系统分析均指出EGFR突变检测是晚期肺癌患者使用EGFR-TKIs治疗的先决条件。


鉴于多种原因,临床实践中EGFR突变的肺癌组织受检率并不高,导致基于驱动基因变异靶点的个体化治疗策略难以实施。多项回顾性和前瞻性研究表明,当肿瘤组织难以获取时,血液循环游离或肿瘤DNA(cf/ctDNA)检测是突变分析合适的替代选择。


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在2015年2月已批准吉非替尼说明书更新,在推荐所有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都应进行EGFR突变检测基础上,如果肿瘤标本不可评估,则可使用从血液(血浆)标本中获得的ctDNA进行评估。目前我国尚无规范化的血液EGFR突变基因检测的标准或指南。因此,为了规范中国肺癌患者血液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特组织全国肺癌和病理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共同制定本专家共识。


本指南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一、肺癌的流行病学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于2013年12月12日公布了2012年全球癌症流行病学最新数据(GLOBOCAN 2012):肺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新发肺癌患者182万,占所有新发肿瘤病例的13%)和死亡率(死亡肺癌患者160万,占所有死亡肿瘤病例的19.4%)最高的恶性肿瘤[1]。在中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的首位。2012年中国新发肺癌患者约65.3万,死亡患者约59.7万[2]。根据肺癌生物学特征,N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80%~85%,肺腺癌的发病率已超过肺鳞癌[3]。


二、EGFR基因突变和EGFR靶向治疗


在过去十多年间,EGFR-TKIs已逐渐成为EGFR突变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随机、对照、大样本Ⅲ期IPASS临床试验首次显示吉非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时间、肿瘤缓解率和生活质量均优于标准化疗,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5]。随后,基于EGFR突变阳性患者进行的前瞻性Ⅲ期临床试验(NEJ002、WJOG3405、OPTIMAL、EURTAC及LUX-Lung3 /LUX-Lung6),通过与标准化疗比较,充分验证了EGFR突变是一线EGFR-TKIs治疗的重要靶点和关键性预测标志物[3,5]。


三、EGFR组织检测的指南推荐


内容包括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欧洲临床肿瘤协会(ESMO)指南、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于2014年签署的美国病理学家联合学会(CAP)/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分子病理学协会(AMP)关于肺癌患者选择治疗靶点分子检测的临床实践指南等多个指南建议及我国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检测建议。


四、EGFR的组织检测现状


我国的EGFR检测在肺癌患者中的受检率相对偏低,张力等[13-14]报道2012年我国肺癌EGFR突变受检率约为20%~30%,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受检率。如何在我国提高EGFR等基因变异受检率是提升我国肺癌精准诊治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的肺癌EGFR基因受检率低也是与临床组织获取受限、经济原因、医师与患者的精准诊治意识、药物昂贵及获得不易等多因素相关。


五、EGFR血液检测


与肿瘤组织相比,ctDNA中EGFR突变检测具有高度特异性(IPASS、IFUM和IGNITE研究中的特异度分别为100%、99.8%和97.2%),但敏感度相对较低(分别为43.1%、65.7%和49.6%)。


欧洲药品管理局2014年9月已批准当难以获取肿瘤组织样本时,可采用外周血ctDNA作为补充标本评估EGFR突变状态,以明确最可能从吉非替尼治疗中受益的NSCLC患者[25]。CFDA在2015年2月已批准吉非替尼说明书进行更新,在推荐所有NSCLC患者的肿瘤组织都应进行EGFR突变检测基础上,补充了如果肿瘤标本不可评估,则可使用从血液(血浆)标本中获得的ctDNA进行评估。


1. 血液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标本采集及处理


2. 血液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外周血游离DNA提取


3. 血液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方法


六、EGFR突变基因检测报告及周期


突变检测的报告内容应包括检测结果(建议包括明确的病理诊断及专业的书写)及对结果的诠释,且能够被肿瘤科医师或其他非病理专业的医师理解。其他内容应涵盖患者及标本基本信息、DNA质量、检测方法、检测试剂及仪器、相关临床意义以及在检测过程中出现的状况及不确定结果和因素,以供临床医师全面参考。检测报告模板见附件。

    

所有专业化EGFR分子检测实验室,通过建立高效率的分子检测平台,优化流程,从接收标本到发出报告周期,建议不超过3~5个工作日,以及时满足临床的需求。


指南全文下载》》》非小细胞肺癌血液EGFR基因突变检测中国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