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CC 2016]HR+/HER2-或TNBC转移性乳腺癌化疗:白蛋白紫杉醇PK紫杉醇

发布时间:2016-03-14 浏览次数:1083次 来源: 作者:

医脉通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期在第33届迈阿密乳腺癌年会(MBCC 2016)上,公布了一项真实世界数据库回顾性分析的结果。该分析考察了非临床试验中,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或紫杉醇一线或二线治疗转移性 HR+/HER2- 或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效果。研究人员主要考察了停药前服药时间和下次治疗时间以及安全性。医脉通报道。


据一项在 MBCC 2016 上报告的真实世界数据库分析显示,对于 HR+/HER2- 或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与紫杉醇相比,白蛋白紫杉醇能够改善停药前服药时间(TTD)和下次治疗时间(TTNT),并且安全性更好。


白蛋白紫杉醇已经获得 FDA 批准,用于化疗联用方案治疗转移性乳腺癌(MBC)失败或辅助化疗6个月内复发患者的后续治疗。该项批准基于一项关键性的Ⅲ期试验,研究显示在一线或后线治疗中,白蛋白紫杉醇总缓解率达到33%,紫杉醇为19%(P=0.001),中位进展时间分别为5.3个月和3.9个月。


尽管该药已经获批,但是仍然缺乏真实世界中 HR+/HER2- 或 TNBC 的 MBC 患者服用该药的疗效比较数据。因此内华达大学医学院的 Fadi Braiteh 博士团队进行了一项回顾性分析,比较了这类患者接受白蛋白紫杉醇或紫杉醇的效果


Braiteh 团队考察了一个电子医疗记录平台(Navigating Cancer)的数据。研究纳入了2010年12月1日-2014年10月1日一线或二线接受白蛋白紫杉醇或紫杉醇的 HR+/HER2-(n=446)和 TNBC (n=228)的 MBC 患者。


研究仅纳入了真实世界接受治疗的患者,未纳入临床试验的患者。研究人员虽然更希望入组单药治疗的患者,但是接受了联用靶向治疗的患者也被纳入分析。患者至少接受了两个剂量的白蛋白紫杉醇或紫杉醇。排除了一线二线连续使用白蛋白紫杉醇和/或紫杉醇的患者。


白蛋白紫杉醇的给药量为每3周一次 260mg/m2,或4周中前3周每周一次 100mg/m2 或150mg/m2。紫杉醇给药量为每3周一次 175mg/m2 或每周一次 80mg/m2。


在 HR+/HER2- 组中,172位患者接受了白蛋白紫杉醇,其中58%为一线用药,42%为二线用药;274位患者接受了紫杉醇,49%为一线用药,51%为二线用药。81%的白蛋白紫杉醇组患者和95%的紫杉醇组患者接受了每周用药方案。


两组的肺部、肝部、脑部转移发生率相似,但是白蛋白紫杉醇组骨转移患者更多(89% vs. 61%)。两组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均为6%。两组在化疗前1年内接受靶向治疗的比例,白蛋白紫杉醇组 vs. 紫杉醇组(下同)分别为11% vs. 8%。


TNBC 组中,95位患者接受了白蛋白紫杉醇,其中81%为一线用药,19%为二线用药;133位患者接受了紫杉醇,47%为一线用药,53%为二线用药。86%的白蛋白紫杉醇组患者和96%的紫杉醇组患者接受了每周用药方案。


两组的肺部、肝部、脑部转移发生率相似,但是白蛋白紫杉醇组骨转移患者更多(65% vs. 37%)。两组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分别为10% vs. 7%。两组在化疗前1年内接受靶向治疗的比例分别为23% vs. 17%。


HR+/HER2- 组中,白蛋白紫杉醇组 TTD 显著更长:4.5个月 vs. 2.9个月(P<0.001)。中位 TTNT 方面白蛋白紫杉醇组也有显著改善:6.9个月 vs. 5.3个月(P<0.001)。


TNBC 组中,白蛋白紫杉醇组 TTD 也显著更长:3.3个月 vs. 2.8个月(未校正 P=0.005)。但是中位 TTNT 方面尽管白蛋白紫杉醇组数据上更长,但是未达到统计学显著:6.2个月 vs. 5.4个月(未校正 P=0.580)。


在全部 HR+/HER2- 和 TNBC 患者中,白蛋白紫杉醇组中神经病变率、止吐药使用率及过敏反应治疗率均更低,而骨流失治疗率、G-CSF 及水化治疗的使用率更高。


在 HR+/HER2- 组中,值得注意的全等级不良事件(AE)包括:贫血(33% vs. 26%),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9% vs. 14%),恶心及呕吐(12% vs. 10%),疼痛(1% vs. 11%),神经病变(3% vs. 8%),脱水(9% vs. 7%)。


而 TNBC 组中全等级 AE 率则分别为:贫血(35% vs. 24%),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8% vs. 12%),恶心及呕吐(12% vs. 5%),疼痛(5% vs. 7%),神经病变(1% vs. 11%),脱水(15% vs. 5%)。


原文编译自:Nab-Paclitaxel Outduels Paclitaxel in HR+/HER2- and Triple-Negative MBC. Onclive, March 12,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