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后使用他汀类药物可降低特定食管癌死亡风险

发布时间:2016-04-18 浏览次数:322次 来源: 作者:

医脉通编译整理,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据近期发表在Gastroenterology上的一项以人群为基础的大型队列研究结果,在确诊为食管腺癌后,使用他汀类药物与特定食管癌特异性死亡和所有原因引发死亡的减少相关。


研究人员写道:“在丹麦进行的以人群为基础的研究表明,在确诊为食管癌之前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与19%的癌症特异性死亡下降有关。然而在确诊为食管癌后(这是与临床干预更相关的阶段),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是否会改善生存尚不明确。此外,他汀类药物是否会对两种主要病理亚型(食管腺癌和食管鳞癌)的生存产生不同作用也不明确。”


因此,研究人员利用国家数据库识别了在2000年1月至2009年11月间4,445例确诊为食管或食管-胃连接处癌的患者,对病理亚型数据(n = 1,165)和癌症特异性死亡数据(n = 1,530)可用的英国患者亚组随访至2011年11月。研究人员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评估了确诊后使用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普伐他汀、罗素伐他汀、氟伐他汀与食管癌特异性死亡及所有原因死亡的相关性。


全部队列的中位生存时间为9.2个月(四分位范围为3.7-23.2个月),其中18.7%的患者在确诊后使用他汀类药物。在癌症确诊后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4.9个月(IQR, 7.1-52.3个月),没有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为8.1个月(IQR,3.3-20个月)。


确诊后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与食管癌特异性死亡的总风险降低有关(校正后HR= 0.62; 95% CI, 0.44-0.86),也与所有原因引发死亡风险降低有关(HR = 0.67; 95% CI, 0.58-0.77)。对食管腺癌患者的单独分析显示,确诊后他汀类药物使用与食管癌特异性死亡风险和所有原因引发死亡风险的降低相关(HR = 0.61; 95% CI, 0.38-0.96),但是这种相关性在食管鳞癌患者中没有观察到。


研究人员没有观察到之前使用他汀类药物和这些相关性的显著相互作用。然而,他们观察到确诊前他汀类药物使用与所有原因引发死亡之间具有剂量和累积剂量缓解的相关性。


他们也发现,使用辛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而不是其它他汀类药物,与食管癌特异性死亡减少有关,而所有他汀类药物与所有原因引发死亡减少相关。 


研究人员总结道:“这项针对食管癌患者的基于人群的大型研究发现,确诊后使用他汀类药物与39%的食管癌特异性死亡减少相关,与33%的全部原因死亡减少相关。对于食管腺癌患者来说,确诊后使用他汀类药物与39%的食管癌特异性死亡减少相关,37%的全部原因的死亡减少相关。确诊后使用他汀类药物与食管鳞癌患者或食管-胃连接处腺癌患者生存的改善没有显著相关。


文献全文:Alexandre L, Gastroenterology 2016 Jan 9;[Epub ahead of print] PMID:26775632


医脉通编译自:Adam Leitenberger, Statin use linked to reduced mortality after esophageal cancer diagnosis, Healio,  April 12,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