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3日-7日,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2016年会在美国芝加哥盛大召开。当地时间6月5日上午头颈部肿瘤口头报告专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张力教授口头报告了一项转移或复发性鼻咽癌化疗方案的对比研究(AbstractNo:6007)。除了该口头报告,张力教授还有两项研究以壁报形式在ASCO年会上公布。口头报告专场结束后,医脉通有幸采访到了张力教授。
张力教授在2016ASCO年会上做口头报告
口头报告解读
说到晚期鼻咽癌,尤其是复发和/或转移以后的患者,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我们的前辈在化疗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探索了不同化疗药物和方案。但是很遗憾,这些药物和方案都没做过“头对头”的比较研究,都是一些小型2期临床试验,很少能够像化疗治疗晚期肺癌一样的建立所谓“标准治疗方案”,从循证医学角度来讲证据不足。因此鼻咽癌一线治疗以5-Fu+顺铂(FP)作为常用方案,这个方案也是临床常规治疗方案之一。第一,这两种药物的用药经验最多;第二,治疗早期和局部晚期鼻咽癌基本也采用PF方案。我们口头报告的这个临床试验希望用一个新的方案来挑战我们现在传统的一线FP方案。
吉西他滨是一个在肺癌治疗领域里非常有效的药物。从2008年开始,我们曾做过一些探索性的研究,通过一个2期临床试验证明了吉西他滨作为转移性鼻咽癌二线治疗的疗效非常好,单药有效率达到40%。也正是这项2期临床试验的结果,NCCN指南把吉西他滨纳入了鼻咽癌治疗的适应症。所以大家可以看到,现在NCCN指南上推荐吉西他滨治疗鼻咽癌的参考文献仍然是我们2008年发表的那篇2期临床研究。
在这个2期临床试验的基础上,我们一直想探索用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一线治疗晚期鼻咽癌的3期临床试验。经过与药厂的艰苦的协商,我们终于拿到了免费的药物,并且获得中山大学5010项目的资助,开展了包含362个患者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这个3期研究的初衷就是希望证明吉西他滨+顺铂(GP)方案能够优于现在常用的PF方案,研究结果表明,GP方案无论是在有效率,还是在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明显优于FP方案。因此,这个临床试验将为国内同行带来重要的循证医学证据,将来鼻咽癌的治疗,特别是转移性鼻咽癌的一线治疗指南可能要修改,GP方案可能是我们标准的一线方案。也就是说,我们从循证医学的角度给大家提供了转移性鼻咽癌一线治疗的临床证据。
晚期鼻咽癌的新药进展
在今天口头报告的讨论环节中,香港中文大学的陈德章教授对鼻咽癌做了一个很好的回顾。他也提到了几个新药,其实都已经在大陆开展。包括今天谈到的PI3K抑制剂,我们已经完成了鼻咽癌的临床试验,PD-L1抑制剂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研究,在我们中心已经是开足马力。内地有个好处,就是我们的患者群体比较大,所以开展鼻咽癌临床研究的潜力会更大,病人的入组速度也会更快。当然我们跟香港的同道,或者说跟亚洲的同道们在鼻咽癌研究领域是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的。每个人都做一点,如果有好的办法大家再一起协作进行。
鼻咽癌是我们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我国南方常见的恶性肿瘤。作为来自南方的肿瘤工作者,临床工作中不可避免会碰到这样的患者。研究有我们自己特色的患者,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尽管大家觉得鼻咽癌是一个小病,但是作为临床肿瘤学者,能够帮助患者,为我们临床提供一些循证医学的证据,我想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两项壁报研究简介
今年除了鼻咽癌的口头报告外,我们还有两个壁报展出。一个是肺癌里面比较少见的瘤种,属于大细胞肺癌的淋巴上皮瘤样癌。我们对这些淋巴上皮瘤样癌的患者进行了全基因测序,找到了一些特异性的基因,今年以壁报形式发表出来。另一个也是临床试验,我们都知道,非小细胞肺癌用顺铂为基础的两药化疗方案经常会碰到一个问题,就是外周神经毒性。怎样预防外周神经毒性,我们现在有一个3期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今年也入选了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的壁报。
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个人的经验。对于一个好的临床试验,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投稿ASCO,如果能入选的话,将来在口头报告的机会就会大很多。举这个鼻咽癌研究的例子,就是这个GP方案和FP方案的对比,其实2014年就已经入选了ASCO的Trialin Progress。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把临床试验完成后,今年能在ASCO得以进行口头报告。我想将这一点跟各位同道分享,希望大家有好的东西可以提前投稿,如果能被ASCO录用的话,说明这个临床试验有一定的意义,将来就有可能进一步在大会上进行口头报告。
会议专题》》》2016年ASCO年会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