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A Oncol]CA125和CT在卵巢癌随访监测中的价值

发布时间:2016-08-17 浏览次数:533次 来源: 作者:

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花费是一项巨大的开支,但是肿瘤治疗往往存在过犹不及的现象。对于病情随访而言,原则上不能过度监测而增加肿瘤患者负担。卵巢癌的随访监测中,CA125以及CT是常用的手段。


2009年的ASCO大会上公布一项临床研究认为,对于一线铂类化疗后达到完全缓解的卵巢癌,根据CA125监测结果判断复发使患者接受了更多的化疗,总生存并没有改善,而且生活质量更差。


2016NCCN卵巢癌指南中表述:如果首次确诊时CA125升高,那么应作为治疗后常规检测,有临床指征的情况下可行增强CT检查。而美国妇瘤协会的指南只把CA125检测作为可选,且不建议定期影像学检查。 到目前为止,卵巢癌治疗完全缓解后,随访监测中CA125和CT的应用仍存在争议。近日,来自美国的研究者针对这一问题发表了一项前瞻性研究,分析2009年前后(即上述2009年ASCO研究前后),CA125和CT在临床随访监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研究结果2016年7月21日在线发表于JAMA Oncology杂志。


主要研究

研究选取2004年至2011年,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指定的6家癌症中心收治并完成肿瘤细胞减灭术和化疗,达到临床缓解的卵巢癌患者,共1241例。随访时间至2012年12月31日以后。 


主要结局是以2009前后,卵巢癌治疗结束第一年内CA125和CT检查的应用情况。


◆2009前: 2004-2009

◆2009后: 2010-2012


主要结果入组患者平均年龄59岁,89.6%(n=1112)为白人。

 

◆第1年随访中,CA125检查≥3次的累积发生率在[2004-2009]达到86%,[2010-2012]为91%;

◆CT检查≥1次的累积发生率在[2004-2009]为81%,[2010-2012]为78%。

 

2009年前后CA125和CT随访监测应用情况无明显区别。

 

对于511例随访过程中CA125升高2倍的卵巢癌患者,从标志物倍增到接受治疗的中位时间在[2004-2009]为2.8个月,[2010-2012]为3.5个月。两者无明显差异。

 

◆第1年随访中,CA125平均检查4.6次,CT平均检查1.7次。


结语

以2009为分界点,研究者发现,在此时间前后,卵巢癌患者第1年随访检查CA125和CT的情况并无差异。尽管2009年已经出现了比较强的研究证据,在治疗有效并达到完全缓解的情况下,不支持3-4个月一次的CA125复查,但现实说明这一策略并未在临床实践中得以贯彻。 


为何在有力的证据面前,临床医生还是选择老路? 


这可能与思维习惯有关,只要有“证据”,我们就更倾向于选择新疗法或更多的治疗,“喜新厌旧和多多益善”是最常见的两种医疗思维。很难说这样的思维绝对错误,毕竟面对任何一个卵巢癌患者,医生都不可能自信到保证1年内不复发。此时,越精准的监测手段越让人放心。但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多多就一定能益善吗? 另一方面,对于卵巢癌患者来说,每一次复查都希望能够得到疾病的全面信息,当某种检查可能带来不必要的治疗甚至是损害时,患者还是想知道检查的结果。恶性肿瘤的任何预后信息都有无法比拟的吸引力。 


当然问题还有很多,如何拿捏还需要临床医生具体分析。毕竟,肿瘤的诊疗是真刀真枪,不能完全建立在统计数字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