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译整理,媒体未经允许禁止转载至微信、微博等其他客户端,否则医脉通将追究法律责任。
编者按
在初春的一天,雨后刚刚放晴之时,医脉通肿瘤科有幸采访到了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马文斌教授。
睿智、健谈、好客的马主任对胶质瘤诊疗的现状、最新进展如数家珍,侃侃而谈。
所谓“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通过马主任的专业、详尽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胶质瘤的诊疗领域可能也就恰在这春分之节,乍暖还寒之时。
不过,从和马主任的言语中可以体会到,无时无刻闪现着的春的暖意和希望。冬已过,春已至,雨也放晴,夏天的到来还会远吗?
诊疗策略篇
Q:在中国胶质瘤的诊疗有哪些突飞猛进的进展?您和您的科室在这一进程中又有哪些学术贡献?
A:胶质瘤的诊疗是在神经肿瘤学进展最快的领域。近些年,中国在胶质瘤诊疗的某些方面在世界中的地位逐步从“追赶者”,变为“并跑者”。
中国的医院众多,每个省都会有1-2家神经肿瘤学发展很好的医院。这些医院的受众很广,我们每个省的人口就相当于欧洲的1个国家。尤其是在手术技术方面,这些医院都有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但是手术只是胶质瘤诊疗的一方面而已,其它治疗原则和治疗策略,从国外引进先进的理念尤为重要。
学术贡献方面,从08年开始,我科参与了多次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与治疗指南的修编。并且,我们还参与了2014年英文版的分子诊疗指南,和2016年初的英文版诊疗指南,推动了中国胶质瘤诊疗的进步。
综合诊疗方面,协和医院可以做到国内领先。我们以协和医院的MDT团队作为小小的模板,在胶质瘤的综合治疗理念的掌控方面给全国医院起到表率和示范作用。尤其在复发胶质瘤的诊疗方面我们有较深的造诣。
Q:我们的《指南》与NCCN、ESMO指南相比有何亮点?
A:我们将NCCN、ESMO的优点进行融合,并将缺点加以修正。
NCCN的流程图页数较多,查阅较为繁琐,我们将胶质瘤诊疗流程汇总成了一大张诊疗流程图。但是,现在知识更新迅速,这些图标也需及时更新。
ESMO指南的文字叙述较为详细,但不涉及到低级别胶质瘤的内容。中国指南加入了自己的内容,将胶质瘤诊疗、MDT模式等进行进一步整合,并加入了中国人自己的EBM数据整合而成,实用性比NCCN指南和ESMO指南更好。
诊疗流程图
此次采访过后,我们按照马主任在采访中提到的对诊疗流程图进行了修改,供大家收藏保存,下载大图方法请见后记。
分子诊断篇
Q:对于胶质瘤分子诊断的相关进展,哪些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并需要普及的?
A:最近,胶质瘤的分子诊断发展速度很快。IDH突变、1p/19q联合缺失、TERT突变、ATRX突变、MGMT启动子甲基化等在胶质瘤的诊断和预后预测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要说分子诊断进展中最重要的,我认为,IDH是在研究和应用中最热点的基因。对胶质瘤的诊疗来说,其应算是“转折点”一样的进步。
首先,IDH基因在诊断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2016年版WHO胶质瘤新分类中,IDH作为首先需要检测的分子标志物。
根据新分类,胶质瘤诊断先要检测IDH有无突变,确定肿瘤是否为IDH突变或野生型的弥漫性胶质瘤病。
接着要通过1p/19q基因有无缺失确定是否为少突胶质细胞瘤。如果没有缺失,再通过P53和ATRX确定其是否为星型细胞瘤。在这系列检测中,IDH基因是首要、必须检测的。
并且,在鉴别诊断中,IDH是区分胶质增生和弥漫性胶质瘤的区分点之一。
其次,IDH基因在判断患者预后上有一定作用。例如研究证实,在胶质母细胞瘤的患者中,IDH突变的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IDH野生型的患者。
最后,IDH作为驱动基因,有可能达到预防胶质瘤的作用。欧洲在开展一项临床试验NOA-16,探究一种的疫苗预防胶质瘤的作用,而该疫苗针对的就是IDH的基因突变。
所以,IDH基因对胶质瘤的诊断、预后预测及治疗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是现在胶质瘤诊疗发展中出现的一个“转折点”。
2016WHO胶质瘤分子分型
马主任提到的2016年WHO胶质瘤分子诊断的新分类是什么?文献下载方式请见后记。
重要参考文献
[1]Adriana Olar, et, al. IDH mutation status and role of WHO grade and mitotic index in overall survival in grade II–III diffuse gliomas, Acta Neuropathol.
[2]David E. Reuss1, et, al.IDH mutant diffuse and anaplastic astrocytomas have similar age at presentation and little difference in survival: a grading problem for WHO, Acta Neuropathol.
[3]Phase 1 trial of vocimagene amiretrorepvec and 5-fluorocytosine for recurrent high-grade glioma,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4]David N.Louis, Arie Perry, The 201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 summary,Acta Neuropathol.
后记
在长达3小时的采访中,马文斌主任还针对脑胶质瘤的其它Biomarkers,化疗、靶向药物及相关驱动基因的现状和最新进展,外科诊疗原则,胶质瘤诊疗过程中的多种新技术手段等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下期将给大家带来马文斌主任对胶质瘤的内科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现状和新进展的精彩点评,敬请期待。
重要参考文献及诊疗流程图可以在医脉通肿瘤科公众号消息框中回复“马主任真牛”获取。
本文作者
责任编辑:Owen
艺术总监:Ansel L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