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整理,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第十三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CRPC2017)于6月16日在安徽合肥正式拉开帷幕。在开幕当天的肺癌靶向专场中,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长,广东省肺癌研究所所长吴一龙教授以肺癌靶向治疗进展和思考为题,带来了精彩的讲述。
吴一龙教授首先对EGFR治疗做出了概括和分类:EGFR突变的肺癌精准治疗可根据不同阶段分为可手术、局部晚期和晚期肺癌三大类,他们分别在EGFR突变肺癌中占25%、25%和50%左右。如下是吴一龙教授报告的主要内容。
可手术肺癌的精准治疗
在可手术肺癌的抗EGFR治疗中,既往有已经有很多优秀研究,包括BR19,RADIAN,SELET等。
在刚刚闭幕的ASCO2017年会上,吴一龙教授的ADJUVANT研究(Abstract 8500)入选了ASCO年会5月17日新闻发布会的5大推荐研究之一。
在6月5日,吴一龙教授在大会上做了口头报告,受到了全球专家的广泛专注,为当场最受瞩目的研究。
该研究对比了吉非替尼联合长春瑞滨+顺铂辅助治疗在Ⅱ/ⅢA期,淋巴结分期为N1~N2,EGFR突变的NSCLC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主要终点为意向治疗人群(ITT)的无病生存期(DFS)。
结果显示,该研究达到了主要终点。对于可手术,EGFR突变的Ⅱ/ⅢA期(N分期为N1-N2)NSCLC患者而言,吉非替尼辅助治疗可以给患者带来更大获益。
不良反应方面,吉非替尼组也优胜于NP组。
目前,很多EGFR TKIs辅助治疗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见下图),吴一龙教授的研究结果已经初步完成,达到了世界领先。
总生存(OS)结果尚未成熟。关于辅助治疗研究到底选择DFS还是OS作为评判标准,也非常值得讨论。
退一步讲,假设辅助治疗研究需以OS为主要评判标准,而TKIs替代化疗的前提是在OS上优胜辅助化疗(提高5%生存率),在ADJUVANT研究OS数据未成熟的情况下,吴一龙教授设想了三种情况:
◆若OS优于辅助化疗,那么EGFR TKIs可以取代辅助化疗;
◆若OS劣于辅助化疗,那么化疗地位不可撼动;
◆若OS与辅助化疗相近,由于EGFR TKIs可以延长DFS10个月(28.7个月 vs 18个月),毒性远远低于化疗(48% vs 12%),生活质量优于化疗(TOI score: 40 vs 24),EGFR TKIs也可以取代辅助化疗。
吴一龙教授领衔的ADJUVANT(CTONG1104)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ASCO主席Bruce E. Johnson教授在新闻发布会上做出了评论:精准医学不仅仅体现在晚期疾病,在早期肺癌诊疗中也显露曙光。
局部晚期肺癌的精准治疗
局部晚期肺癌治疗可参考SWOG0023研究,行同步放化疗(CCRT)序贯维持治疗为现在较好的选择。
EGFR突变型局部晚期NSCLC的精准治疗策略方面,吴一龙教授也对去化疗(Chemo Free)策略做出了进一步“展望”。
未来方向可能为:精确放疗联合EGFR TKIs、EGFR TKIs序贯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序贯EGFR TKIs等等。
晚期肺癌的精准治疗
晚期肺癌的精准治疗也一直是研究热点。既往的大型临床试验包括IPASS,WJTOG3405,NEJ002,LUX-LUNG3、LUX-LUNG6、LUX-LUNG7等等。在今年ASCO年会上,ARCHER1050研究也首次公布了结果,吴一龙教授做出了详尽介绍。
ARCHER1050
ARCHER1050研究为一项开放标签的随机对照3期研究,对比了达可替尼和吉非替尼一线治疗晚期NSCLC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研究设计和生存结局见下图:
结果表明,在二代TKI达可替尼在PFS上的结果确实超过了吉非替尼。从现有数据看,达可替尼在一线抗EGFR治疗中有了一定优势。
直接应用奥希替尼一线治疗的FLAURA研究结果尚未公布,是否奥希替尼在一线治疗可以获得较达可替尼一线+奥希替尼二线更好的PFS结果,我们拭目以待。
50%T790M耐药——AURA3
在随机III期临床研究AURA3研究中,对比了晚期NSCLC中奥希替尼 vs 培美曲塞+铂类方案有效性与安全性对比的临床结果。
研究共纳入419例患者,随机分配到两个治疗组(奥希替尼组,n=279;化疗组,n=140)。
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平衡:女性占64%,亚裔占65%,不吸烟者占68%,CNS转移者34%,EGFR外显子19缺失者占66%。
与化疗组相比,奥希替尼组患者的中位PFS明显改善(4.4月 vs 10.1月,HR=0.30)。该结果与BICR的分析相一致:在BICR的分析中,奥希替尼组和化疗组的中位PFS分别为11.0 vs 4.2个月(HR=0.28)。
ORR方面,奥希替尼组也明显优于联合化疗组,分别为71%vs 31%(OR=5.39);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前者为9.7个月,而化疗组仅为4.1个月。
安全性方面,≥3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AEs)在奥希替尼组的发生率为6%(n=16),化疗组为34%(n=46)。
吴一龙教授表示,靶向用药尚需解决很多问题。
例如,利用生物标志物(CEA)进展、液相T790M进展、影像学进展还是根据进展模型,优化抗EGFR治疗时机这一问题,还尚需进一步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而且,非T790M耐药患者(占40-50%)的精准治疗,是否cMET相关靶向药物可以有所作为,尚需等待进一步结果。
40%脑转移——CTONG1201 BRAIN
脑转移患者的EGFR TKIs治疗,吴一龙教授介绍了CTONG 1201研究的结果。
主要终点为颅内无进展时间(iPFS),次要终点为PFS,结果如下图所示。
结果显示,与全脑放疗相比,埃克替尼可以获得更长的iPFS和PFS(HR分别为0.56和0.44)。
小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脑转移的疗效概览:
结语
从发表的各项研究中吴一龙教授归纳了以下几点:
◆精准治疗向早期肺癌渗透;
◆耐药也能精准治疗;
◆精准脑转移治疗正在深入探讨研究;
◆精准合理安排可选择药物序贯治疗成为临床挑战问题。
吴一龙教授在本次CRPC大会上的演讲站在了“纵观全局”的高度,基本囊括了现在EGFR TKIs在NSCLC各个时期的应用策略和前沿探索,令与会者受益匪浅。会后,医脉通小编对于一个疑惑的问题请教了吴一龙教授。
医脉通:假设ADJUVANT研究的结果应用到临床实践中去后,在辅助治疗阶段便给予EGFR-TKIs治疗,是否会对进展时EGFR-TKIs治疗的选择策略造成影响?
吴一龙教授:首先,ADJUVANT研究提示,EGFR TKIs对患者进行更有效的早期干预,使辅助治疗更大程度降低了肿瘤进展的概率,大大延长了DFS,对过去认为“进展后应用TKIs进行一线治疗”的理念做出了有意义的更新。
假设患者出现进展,我认为一线治疗的选择取决于进展时间。
如果辅助治疗停药后至进展的时间间隔较长,那么原方案治疗也应能达到理想效果。
如果间隔较短,可能需要进行三代TKIs或者其他治疗策略进行治疗。具体还需进一步循证医学证据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