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整理。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第十三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CRPC2017)上,CRPC《肿瘤相关性疲乏专家共识》的讨论稿初步进行了公布供大家讨论。发布后,医脉通有幸采访到王杰军、刘爱国和谢晓冬教授,对《肿瘤相关性疲乏专家共识》(讨论稿)的内容做出了简要介绍和评论。
医脉通:王教授您好,本次CRPC会议上《肿瘤相关性疲乏专家共识》的讨论稿已经初步公布于众,请问共识建立初衷和立场是什么?
王杰军教授:CRPC专业委员会之所以有了建立该共识的想法,主要的背景为目前,全世界医生在关注对肿瘤疗效的同时,对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人文方面的关注度也越来越大。
在这个大趋势下,肿瘤相关疲乏(CRF)无疑是热点问题之一,世界范围内现在尚没有对CRF的标准管理方法。
但在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各地的临床研究中能够发现,天然药物对缓解CRF可能有一定的意义。
我们想到,我们的祖国医学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所以希望中国专家能在这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于是经过了约4~5年的酝酿、协商和研讨,终于在今年联合了肿瘤学、中医学、心理、康复和护理等专家,共同做出了对CRF的全面的、更加具有实际意义和可操作价值的共识,来帮助中国肿瘤医生提高对于CRF的认识,从而更好的对CRF进行管理。
希望该共识能够成为大家讨论和实践的热点。并希望通过中国实践的不断完善,让共识也不断完善;也希望中国专家的经验,能够为全世界肿瘤患者的CRF管理做出贡献。
医脉通:刘教授您好,该共识的初步公布有何意义?对于日常的临床诊疗可能有什么样的影响?
刘爱国教授:本次为我国第一次公布关于CRF的专家共识,虽然有些观点仍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但它的意义是深远的。
其中,最大的意义是对CRF的认识和推广。该共识可以让中国医生对CRF有一个中肯的认识。
例如,在CRF的管理中,非药物的处理其实是非常重要的,非药物干预的作用可能远远高于药物干预。
而在药物干预中,不仅西医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中医重要也应该共同被重视起来。
并且,对肿瘤相关疲乏的概念和认识的推广,便于未来更好推广和普及。
另一方面,共识中更加强调了在中国的实用性,希望不是理论的、泛泛而谈的,而是实用的、对于临床有指导价值的。
至于对临床的影响,第一,CRF是癌症病人,特别是晚期病人中很常见的症状,疲乏非常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但是这么多年来没有得到重视。本次共识发布后,国内的许多专家能够开始重视疲乏的症状,这非常重要。
第二点,发布会同时制定了评估(诊断)的标准,并提出了一些治疗的建议,特别强调了我国的中医中药特色。我认为,通过这次专家的共识发布会,如果我们全国肿瘤的医护人员,都按照共识去执行的话,会对所有的癌症病人,特别是晚期癌症病人会有很大的益处,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医脉通:本次共识中多次提到了中医药在CRF管理中的作用,请问您认为中医药在整个癌性相关疲乏的管理过程中,它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谢晓冬教授:现在并不确定中医可以在CRF管理中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因为缺少循证医学证据的证实。但是作为一名现代医学肿瘤学的医生,我也一直非常尊重我们祖国医学的思维体系。我们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价值观在未来肿瘤治疗里面是非常有意义的。
我认为中医是一个哲学体系,这个哲学体系指导我们如何看待疾病和管理疾病。而且并不单纯针对疾病,而是针对这个人。中医更加关注人的精神,所以这也和我们大会提倡的人文精神相契合。希望能够通过适当融合中医的思想,更关注“人”,而不是“病”,从而更好的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管理。
全世界来看,中医在一些研究中已经证明了一定的意义和价值。在会议开幕的同时,我们也启动了一项大规模中国肿瘤CRF的调研。同时我们也正在做一套吸纳了中医思想、中医评价指标的、CRF的新评估表格,我们希望在世界的CRF测评中带上中国元素,这对未来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