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译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17年7月7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携手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于“临床肿瘤学新进展学术研讨会――(Best of ASCO® Event in China)于上海富悦大酒店召开。7月8日乳腺癌专场中,陆劲松教授对ASCO上LBA500、504以及506三个研究摘要的内容进行了解读,下面是陆劲松教授对辅助化疗相关摘要504(PlanB研究)解读的详细内容。
研究背景及设计
首先,陆劲松教授介绍了乳腺癌辅助化疗的时代“演变史”。
第一个时代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在当时CMF方案为乳腺癌辅助治疗的标准治疗方案;
第二个时代在CMF基础上,蒽环类药物登上了历史舞台,乳腺癌辅助治疗标准方案演变为CEF或CAF。
随着紫杉类药物的介入,乳腺癌辅助化疗开启了第三个时代,TAC、 AC-T也加入了辅助化疗方案的行列。
第三代方案已证实较一代、二代方案更好,这点已不用赘述。三代化疗代表之间(如EC-T/TAC/TC之间)的疗效差别是我们全球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相关研究也很多。
去年ASCO上汇报了全球多个关于EC-T/TAC和TC对比临床研究的汇总分析(ABC研究)。结果表明,在中高危乳腺癌患者中,TC方案疗效略弱于EC-T或TAC方案。
今年ASCO的PLANB研究目的EC-T与TC两种化疗方案在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对比及预测因子,两组数据较为纯粹,可能会提供更多的数据。也可以进一步加入ABC数据,再进行综合分析。
该研究根据T分期、G分级、uPA/PAI-1水平、HR受体状况及RS评分等筛选出高危HER-2阴性,随机分配至EC-T和TC组。
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无病生存期(DFS),次要研究终点为安全性和总生存(OS)。
统计设计和随机化入组情况见上图。
主要结果
安全性方面,TC组整体安全性明显优于EC-T组。但是其中治疗相关死亡TC组略高于EC-T组(0.4% vs 0.1%,p=0.2),无统计学差异,原因尚不明确,尚待进一步研究。
ITT人群中,TC与EC-T组的主要研究终点DFS无明显差异(5年DFS90% vs 90%,p=0.996)。
在激素受体阳性(HR+)患者中,RS评分≤25亚组(94% vs 95%)与RS评分>25亚组中(86% vs 85%)均未见TC方案与EC-T方案的差别。
根据其他高危因素的亚组分析中也未见TC方案与EC-T方案的DFS之间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
HR+的ITT人群中,影响DFS的因素有RS评分,淋巴结情况,病理分级,Ki67指数,手术方式等等(如下图)。
小结和结论
最后陆劲松教授汇报了PLANB试验的小结与结论:
TC与EC-T方案5年DFS均达到90%,5年OS类似,亚组分析结果也均未见含蒽环类方案获益。
PLAN B研究的主要结论为,TC与EC-T方案生存结果类似,6周期TC方案可作为HER-2阴性早期乳腺癌辅助治疗方案之一。
RS评分的预后判断作用进一步得到了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