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组织肉瘤这个概念涵盖了一系列肿瘤。仅有少数的肉瘤如胃肠道间质瘤存在有效的靶向治疗方案。对于绝大部分晚期肉瘤患者而言,临床医师采用常规化疗作为姑息治疗方案,这具有一定疗效,但是很少有患者可达到对治疗存在客观反应。多柔比星和异环磷酰胺作为治疗软组织肉瘤的方案在过去的30多年间得到应用,目前,这种治疗方案仍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究竟是将多柔比星单用作为常规治疗方案,还是将多柔比星联合异环磷酰胺作为常规治疗方案,目前仍存在争议。
在本文中,来自于英国伦敦皇家马斯顿医院的Judson教授等为了评估与多柔比星单用相比,多柔比星联合异环磷酰胺强化治疗方案是否能改善晚期软组织肉瘤患者的生存获益,他们设计了相关研究并将研究结果发表在Lancet Oncol 3月的在线期刊上。
本研究为3期随机对照研究,研究在10个国家内的38个医院中进行。研究所纳入的受试者为局部晚期、不可经手术切除,或转移性高级别软组织肉瘤患者,其年龄在18岁至60岁,WHO一般状态分级为0或1级。研究者将这些受试者按照1:1的比例采用最小化随机方法分为2组,一组接受多柔比星治疗,方案为第一天多柔比星75mg/m2静脉推注,或72h内持续静脉滴注。另一组受试者接受强化多柔比星联合异环磷酰胺治疗,多柔比星的方案为在第1至3天按照25mg/m2静脉滴注,异环磷酰胺方案为10g/m2,治疗维持4天(每天的剂量为2.5g/m2),同时采用美司钠和培非司亭对症治疗,美司钠的方案为在异环磷酰胺治疗之前按照0.5g/m2静脉推注,1.5g/m2和异环磷酰胺同时应用,在结束异环磷酰胺治疗后第2和第6小时的时候1g/m2口服;培非司亭则在第5天时取6mg皮下注射治疗。研究者根据患者所接受治疗的中心、一般状态分级(0或1)、年龄(<50岁或 ≥50岁)、是否存在肝转移和组织病理学级别(2级或3级)进行分层。受试者每3周接受一次治疗,直至病情出现进展,或出现受试者无法耐受的毒性反应,最大疗程为6周。本研究的主要终点事件为在意向治疗人群中进行分析所得到的总体生存期。
在2003年4月30日至2010年5月25日期间,共有228例受试者进入多柔比星组,另有227例受试者进入多柔比星联合异环磷酰胺组。中位随访时间在多柔比星组和多柔比星联合异环磷酰胺组中分别为56个月和59个月。
总体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Kaplan-Meier曲线
无进展生存期的亚组分析
在总体生存期结果上,两组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多柔比星组为12.8个月,联合治疗组为14.3个月,HR为0.83。但是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在联合治疗组显著延长,为7.4个月,而在多柔比星组仅为4.6个月,HR为0.74。并且,对治疗出现完全反应的受试者在联合治疗组也更多,为60例(26%),而在多柔比星组为31例(14%),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最常见的3级和4级毒性反应事件为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这些不良反应无一例外都在多柔比星联合异环磷酰胺组更为多见。
本文指出,除非治疗的目的是为了缩小肿瘤的体积,否则的话本研究中的结果并不支持采用强化多柔比星联合异环磷酰胺治疗作为晚期软组织肉瘤患者的姑息治疗方案。这些结果可以帮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措施。
信源地址:http://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onc/article/PIIS1470-2045(14)70063-4/fulltext
(转载自丁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