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平台,共携手,促发展丨CSCO临床研究专委会抗肿瘤新药高峰论坛在苏州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20-12-23 浏览次数:2184次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 作者:

11月28日,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临床研究专委会、北京癌症防治学会主办,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苏州工业园区康林肿瘤科技创新研究院承办的“CSCO临床研究专委会抗肿瘤新药高峰论坛”在苏州顺利召开。邀请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进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刘宝瑞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


本次大会聚焦肿瘤临床研究前沿,邀请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相关管理部门专业人员和管理者进行精彩报告,搭建优质的学术交流平台,从中国患者的实际临床需求,寻找新的合作模式,推送基于临床问题的抗肿瘤新药研究的开展,加速中国肿瘤领域的创新药物研发,惠及众多的中国肿瘤患者,为中国肿瘤防治贡献力量。为此本报特整理会议精要,以飨读者。




大会致辞




沈琳教授现场致辞


沈琳教授在致辞中,首先以CSCO临床研究专委会主任委员的身份,感谢并欢迎各位专家同道的到来,专委会成立后由于疫情迟迟没有举办年会,将通过本次会议为起点,后续陆续会在线上线下召开相关会议,以满足专委会成员、合作伙伴的多方学术交流需求。临床研究专委会的成立和发展也一直得到CSCO领导的鼎力支持和广大肿瘤新药临床研究的相关部门、研究者与从业者的高度关注。


同时,沈琳教授也代表承办会议的“新娘家”——今年9月刚刚在苏州工业园区成立的康林肿瘤研究院以及三位合伙人欢迎大家,康林肿瘤研究院致力于肿瘤的临床转化研究与新药研发等,它的成立也得到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苏州药物创新研究院以及苏州工业园区多方领导的大力支持!希望通过本次会议搭建良好交流合作平台,为我国肿瘤临床研究的快速、有序发展助力!


图片

李进教授线上致辞


李进教授由于疫情点状出现,遗憾无法亲临苏州线下会场,在线上首先代表希思科基金会祝贺本次大会的顺利召开,并肯定了沈琳教授所带领的CSCO临床研究专委会在学术方面做出的贡献,本次会议引领学术潮流,为CSCO学术水平提高做更多贡献。李进教授表示,临床研究的开展在过去几十年的新药研发当中起到重要作用,关系到国计民生、人民健康,西方国家在生物制药一直走在前列,我国一定要奋起直追。希望通过本次会议,让中国生物制药企业、临床研究者加强沟通交流,未来与各方专家共同合作,使得我国新药创制再上新台阶。



抗肿瘤新药研究的现状与进展



01
人工智能如何加速新药研发

图片

蒋华良院士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蒋华良院士围绕题为“基于大数据和AI的药物设计”做了详实的大会报告。药物研发与临床研究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聚焦原创新药的发展现状,面临大数据带来的的挑战与机遇,而人工智能(AI)技术的发展也在生物医药领域从药物的发现、开发正逐步发展到临床研究的数据统计、方案判断等方面。AI药物研发也成为制药公司和科技公司的“押注”重点。蒋华良院士在报告中还分享了其团队在药物多靶点活性预测、药物自动设计优化、药物分子结构的表示学习、药物靶标和作用机制、化学反应预测等方面所做的探索和收获。


目前,由于药物研发是基于数据科学的行业,在数据积累方面,还面临数据高壁垒、高成本、高机密;数据商业价值高、不能共享;数据量小、具有偏差性等多方面的问题。为此,研究者在药物研发数据问题解决方面给出了以下几方面的方案:1、盘活存量,在保证数据隐私安全及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实现共同建模,提升AI建模型的效果;2、优化增量,主动学习策略。

02
肿瘤创新靶点开发的策略

图片

周彩存教授


周彩存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近年来肿瘤靶向药物发展迅猛,但从研究者角度出发,在开展创新靶点研发前对靶点的选择及其验证非常重要,应有判断、有选择。目前,早期临床研究正向更多人数、更多人群、更长随访时间等方面发展,这也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同时,无缝拓展队列临床实验设计成为当下加速创新抗癌获批的重要推手,KEYNOTE-001是无缝拓展队列临床试验成功典范,通过该试验获批晚期黑色素瘤与非小细胞肺癌突破性疗法认定及适应证。


创新临床试验设计覆盖罕见肿瘤和罕见突变。篮子研究和伞状研究设计在以分子分类疾病中越来越重要,篮子研究设计以突变位点为基础,不针对特定部位肿瘤;伞状研究设计以肿瘤种类为基础,涵盖多种突变位点。在这方面也已经开展了各项研究探索。


转化研究是新药研发的驱动力,临床研究设计中更应该重视伴随诊断,希望今后在I期研究设计过程中,将这些因素更好地考虑进来,更好地为后续研究铺路。此外,液体活检也是肿瘤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在疗效监控、耐药机制等方面还应该探索。


图片典型新型新药靶点药物研究案例分享与现场讨论

这一环节,由多位专家逐一分享了新型靶点药物研究的案例。并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吴令英教授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章真教授的主持下,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图片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任胜祥教授在报告中分享吡咯替尼在HER2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案例。在这其中对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HER2突变情况、治疗现状等加以介绍,并阐述了如何探寻靶点与疾病的相关性、确立吡咯替尼药物竞争优势,并进一步在临床前、临床试验逐步验证,最后确定优选适应证。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鲁智豪教授介绍了Claudin18.2抗体TST001治疗晚期实体瘤的I期研究。Claudin18.2是消化道肿瘤较新的潜力靶点,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TST001是新一代的高亲和力、高特异性、低岩藻糖的抗CLDN18.2治疗性抗体,有望成为best in class药物,目前I期试验正在进行中。

河南省肿瘤医院周可树教授阐述了新型BTK抑制剂泽布替尼的优势与特点。BTK抑制剂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MCL)带入无化疗时代,但一代BTK抑制剂仍存在未满足的需求。泽布替尼凭借自身三大作用机制优势,经历多年探索,作为我国自主研发新药,打破中国抗癌药物“只进不出”的历史,分别在美国与我国上市,造福患者。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邓艳红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envafolimab(KN035)单药治疗MSI-H/dMMR晚期实体瘤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单臂、多中心II期研究。通过研究数据证实KN035疗效显著且具有持久性,明显优于现有治疗选择,与国外已上市同类产品疗效相当。并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与同类已上市产品相似。期待这一药物未来获批,为更多患者带来获益。

济南市中心医院孙玉萍教授分享了一项RET变异抑制剂的研发历程。RET是正常发育过程中所需的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变异的RET是多种肿瘤发生的驱动基因。但RET变异的癌症患者还未从精准治疗中获益。普拉提尼能够强效、高选择性抑制野生型RET和RET耐药突变,在I/II期ARROW研究显示出优越疗效。

河南省肿瘤医院杨树军教授在现场讨论中表示,随着抗肿瘤药物探索与发展,在药物应用剂量如何更适合我国患者、如何能够通过改变剂型为患者带来更多便捷性等方面都值得予以进一步优化与改进。



新技术在抗肿瘤新药研究中的应用



图片

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潘宏铭教授与黑龙江省肿瘤医院张艳桥教授主持本环节大会

01
转化研究与新药研发创新模式探索

图片

刘宝瑞教授


刘宝瑞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肿瘤科医生经常会遇到临床难题,以胃癌为例,异质性突出、腹膜腔播散、腹腔淋巴结转移、剖腹探查术治疗能力优先等都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以上这些临床问题出发,临床创新转化研究发挥一定作用,尝试探寻更好的解决方案。


其中,对于异质性,临床应根据分子分型进行个体化治疗,但临床价值有限,针对此临床医生仍在不断探索当中;对于腹膜腔播散,很严重但胃癌治疗指南中却鲜少有明确指引,临床医生就此设计研究方案,旨在为合适患者提供含腹腔灌注药物的综合治疗模式;而腹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要探寻胃癌治疗更具有针对性的方案,通过研究者发起胃癌个体化三途径化疗研究;如何减少“开关手术”这一医学的无奈?由此通过设计临床新模式例如围术期给予放化疗+免疫治疗,通过研究数据带来新的希望。总之,临床治疗问题虽多,探索永无止境。

02
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的若干关键要点

图片

李宗海总裁


科济生物医药(上海)有限公司李宗海总裁在报告中介绍了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的若干关键要点。众所周知,CAR-T治疗在血液肿瘤治疗中取得很大突破,使得复发难治性血液肿瘤成为有望治愈之症。公司的CT053 BCMA CAR-T产品对多发性骨髓瘤具有卓越疗效,由此让人思考为什么CT053 BCMA CAR-T能够获得这么好的临床效果?考虑BCMA靶点所有浆细胞都表达,具有很强的抗原表达均一性;CAR-T杀伤肿瘤不依赖于肿瘤细胞内分子信号通路的变化;CAR-T细胞具有很强的体内扩增能力;CT053具有很强的识别BCMA的能力;清淋所用药物本身的适应证就是血液肿瘤,成为“组合”。


在实体瘤领域CAR-T亟待突破。关键点包括:1、靶点的选择;2、面临恶劣的肿瘤微环境;3、肿瘤靶点异质性。整体来讲,CAR-T细胞在实体瘤大有可为,CDLN18.2、EPC3、EGFRvIII/EGFR是CAR-T细胞合理的靶标。合适的与处理方式对于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起到重要作用,合适的组合方案可能进一步提升CAR-T抗肿瘤疗效。


图片现场讨论


随后,在沈琳教授、周彩存教授与刘宝瑞教授的共同主持下,和铂医药陈小祥博士、礼来制药迟海东博士、迈博斯生物钱雪明博士、康宁杰瑞生物制药徐霆博士、上海海和药物李福根博士等新药企业研发负责人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汤传昊教授分享了各自观点。均表示希望通过各自平台的探索不懈,设计出更符合我国患者情况、符合我国临床实际的创新药物与诊疗手段,同时建立临床实践为导向的健康发展体系,使得临床专家、药物研发企业等各方力量携手同行、共同努力为我国肿瘤患者提供获益。

总结

下午召开了新药研发研讨闭门会议,针对新药审批申报、人类遗传资源管理以及药物研发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与分享。


本次CSCO临床研究专委会抗肿瘤新药高峰论坛在高水准、深探讨、强交流的节奏当中落下帷幕,为广大线上线下与会的肿瘤新药研发相关的专家学者提供了充分的探讨交流机会,让各方倾听彼此需求、分享新药研发经验,相信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抗肿瘤新药创制,推动我国抗肿瘤研究良好发展,最终为我国肿瘤患者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