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遗传学模型研究显示对某一基因型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三苯氧胺的疗效优于或至少不次于芳香化酶抑制剂。
涉及的基因为CYP2D6, 编码细胞色素P450酶,后者参与三苯氧胺的代谢。大约60%的欧洲血统的后裔这一基因为野生型(纯合子等位基因),对三苯氧胺有良好的反应。
多个研究的结果显示芳香化酶抑制剂对绝经后乳腺癌患者优于三苯氧胺,因此肿瘤医生处方时更倾向于前者。但是这些研究的患者都未加选择。这一研究模型显示,90%的野生型患者三苯氧胺的结果优于芳香化酶抑制剂,而对于杂合子患者,芳香化酶抑制剂优于三苯氧胺。
研究者认为这一结果具有临床意义。对于无法承受芳香化酶抑制剂毒性和费用的患者,如果是CYP2D6野生型,可以选择三苯氧胺。并且,在使用三苯氧胺应尽量避免同时使用抑制CYP2D6的药物,如氟西汀和帕罗西汀这类最常用于缓解三苯氧胺的副作用-潮红的药物。
但是,研究者也指出这仅是根据一个研究的结果,其他的研究报道略有不同,不建议在所有想要使用三苯氧胺的患者常规进行CYP2D6基因型的检查。[J Natl Cancer Inst. 2008;100:642-648 and 61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