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届全国临床肿瘤大会暨2014年CSCO学术年会于2014年9月17日至21日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会议期间,医脉通小编有幸采访到吉林省肿瘤医院院长程颖教授。程教授介绍了多药联合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最新进展,靶向治疗小细胞肺癌的尝试,以及《小细胞肺癌》学术专著的出版背景和基本内容。以下为访谈详情:
医脉通:目前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大多数为两药联合方案,改变治疗模式,比如多药联合能否获得更好疗效?您能否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多药联合治疗小细胞肺癌方面的最新进展吗?
程颖教授:半个多世纪以来,小细胞肺癌的药物治疗主要还是集中于化疗。化疗中常用的或指南推荐的药物是铂类药物和拓扑异构酶Ⅰ/Ⅱ的抑制剂。拓扑异构酶Ⅱ抑制剂如VP16与铂类联合是标准治疗方案;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如CPT-11和拓扑替康被FDA批准用于广泛期一线和复发耐药的小细胞肺癌。
目前为突破小细胞肺癌治疗的困境,我们做了很多尝试。首先,老药如何发挥新的生机是我们目前正在探索的一个问题,包括对伊立替康在一线治疗中的一些探索。虽然以往有Ⅲ期临床研究进行过这方面进行了探索,但欧洲和亚裔人群不同,最近我们在做伊立替康剂量爬坡试验,寻求一个有效剂量,并且毒性耐受。
另一个角度就是现有的药物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在今年ASCO上也报告了一个二线治疗策略,即敏感性复发超过三个月的小细胞肺癌,使用三药联合的节律性化疗方案。节律性与我们现在所说的剂量密度、强度是两个完全相反的概念,它和一些维持治疗的概念有相似的地方。低剂量长期应用会抑制小细胞肺癌,在抑制血管新生方面有其独特地方。今年的ASCO会议上报告的一项关于VP16+顺铂+CPT11 三种老药联合应用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突破。患者总的OS达到18.2个月,这在复发耐药后生存获益的患者里是最高的。这项研究可能给我们做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医生一些启示,未来我们是否应该换一个角度,虽然小细胞肺癌对化疗药物敏感,但若通过新的化疗模式如节律化疗,使小细胞肺癌处于一种抑制状态,也是一种非常好的策略。
医脉通:随着对恶性肿瘤分子生物学发病机制的研究逐步深入,分子靶向治疗已经成为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目前,在靶向治疗小细胞肺癌方面都进行了哪些尝试?取得的进展如何?
程颖教授:我想说的第一个新药是日本合成的第3代蒽环类--氨柔比星,于2002年在日本批准用于治疗小细胞肺癌。2013年,由孙燕院士牵头,我们也参与的一项氨柔比星治疗小细胞肺癌EP和AP的研究,得出非劣效性结果。研究结果为我国的医生提供了一个新的药物治疗选择。
第二个新药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研发的3代铂类——洛铂。2005年时洛铂已被SFDA批准用于小细胞肺癌和乳腺癌的治疗。我们做了一项小样本量的EL和EP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是一项非劣效性研究,在今年的ASCO做了poster 壁报交流。研究显示,两组患者生存期无差异,但洛铂组患者耐受性较好,毒性较低,为我国患者,尤其是老年,肾功能不全和体质较差的患者提供了一个较好的选择。因此,氨柔比星和洛铂可能是近一段时间内我国患者能够用到的新药。
讲到小细胞肺癌的靶向基因,我们可能最先想到非小细胞肺癌包括腺癌的驱动基因在信号转导方面的靶点。目前小细胞肺癌也做了全基因组的测序,探索了可能的驱动基因,但是迄今还没有针对驱动基因的药物。现在靶向治疗领域最热的药物是抗血管生成药物和免疫靶向药物。抗血管生成这一类药物中,以前认为贝伐单抗可能是有前景的药物,今年的ASCO会议上也报告了该药的Ⅱ、Ⅲ期临床研究,在研究做到一半以上时,分析结果发现是阴性的,根据血清里VEGF的表达水平观察其疗效,结果也无差异,于是终止研究。所以今年的ASOC会议上贝伐单抗治疗小细胞肺癌又是一个阴性结果。
另外,抗血管生成和化疗药物联合即多靶点药物也未取得很好的疗效。唯一让我们看到有微弱曙光的是免疫靶向治疗,因其作用于免疫系统,故适合所有肿瘤患者。它的两个抑制因子是CTLA-4和PD-1,PD-L1。小细胞肺癌Ⅱ期和Ⅲ期临床研究伊匹单抗的结果已经出来,正在统计中。未来是否能在免疫靶向治疗有所突破是我们所期待的。
医脉通:我们注意到,本次大会有一项《小细胞肺癌》签名赠书活动,您能介绍一下《小细胞肺癌》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吗?该书的出版对规范和指导我国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实践有哪些积极的影响?
程颖教授:说起这本书,首先要谈一谈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2010年,在秦叔逵教授的倡导下成立了CSCO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希望能在小细胞肺癌上做一些工作。当时,国外因为控烟的良好实施,小细胞肺癌发病率下降很快,而我国的烟草控制并不理想,而且因为空气污染等原因,我国小细胞肺癌的发病情况并不乐观。
针对这样的现状,CSCO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应运而生。成立之后,我们也做了一系列的工作,例如即将要在ESMO上报告的循环肿瘤细胞在小细胞肺癌中的探索性研究,也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其实我们一直在想,能不能有一本针对小细胞肺癌的著作,帮助医生更加了解小细胞肺癌。在孙燕院士和吴一龙教授的支持下,我们三人作为共同主编,出版了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小细胞肺癌》专著,共有51位肺癌专家参与著作的编写。
本书内容涵盖了小细胞肺癌的多个方面,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到治疗,涵盖了整个诊疗过程,还包括未来对治疗的一些展望。这本书将会成为临床医生一个非常好的工具书,他们可以从这本书中获得理论和未来研究方面的一些启示。
医脉通:再次感谢程教授接受我们的采访。
更多精彩内容》》》第十七届全国临床肿瘤大会暨2014年CSCO学术年会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