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译整理,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2015年ASCO年会已经落下帷幕。柳叶刀肿瘤学杂志于6月8日在线发表了大会中展出的涉及多种类型癌症的重要研究汇总。医脉通整理如下:
1.CheckMate 057研究(NSCLC)
Luis Paz-Ares (西班牙塞维利亚Universitario Virgen Del Rocio医院)展示了III期CheckMate057试验的数据,nivolumab治疗非鳞非小细胞肺癌与多西他赛相比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总生存期。582例为经铂类为基础的双药化疗和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有适应症)治疗后进展的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1:1随机分配,分别接受nivolumab或多西他赛治疗。nivolumab组的总生存期较多西他赛组明显延长(HR 0.73,96%CI 0.59-0.89,P=0.00155)。两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无显著差异(HR 0.92,95%CI 0.77-1.11,P=0.393)。Nivolumab在安全性上较多西紫杉醇更有优势。nivolumab组中3-5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10.5%,而多西紫杉醇组为53.7%。(详情)
2.RILOMET-1研究(胃或胃食管交界处癌)
David Cunningham (英国萨顿皇家马斯登医院)展示了一项III期,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试验——RILOMET-1研究,在晚期MET-阳性胃或胃食管交界处(G/GEJ)肿瘤患者中,将rilotumumab(R)联合表柔比星、顺铂和卡培他滨(ECX)作为一线方案治疗与安慰剂(P)进行比较。随机入组609例患者。该项研究因组间死亡病例失衡而提前终止。R组OS并不优于P(组单侧检验,P值=0.99)。R组统计的OS,PFS和ORR更差。而且R组中所有的亚组均未见受益,包括MET表达≥1+的高表达肿瘤细胞人群。R组常见副反应(外周水肿,低蛋白血症,深静脉血栓和低钙血症)的发生率更高(详情)。
3.INTEGRATE研究(胃食管癌)
Nick Pavlakis (澳大利亚悉尼皇家北岸医院) 公布了一项在难治性晚期胃食管癌(AOGC)患者中开展的一项瑞格菲尼(regorafenib)治疗的随机、II期、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INTEGRATE试验的结果。
患者以2:1随机入组到160mg REG组和安慰剂(PBO)组。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入组研究的患者有152例,其中可评估的患者147例(REG组:97例和PBO组:50例)。PBO组中有27例患者在疾病进展后接受了REG治疗。结果表明,对大部分患者,REG能够有效地延长的PFS(11.1周vs. 3.9周,HR=0.40,P<0.0001)但在OS上无显著优势(25周vs. 19.4周, HR=0.74,P=0.11)。REG的疗效具有地区差异,但REG在所有地区及亚组中均是有效的。进一步研究结果有待于III期试验。(详情)
4.Cabozanitinb治疗NSCLC
Joel Neal(美国斯坦福癌症研究所)公布了ECOG-ACRIN癌症研究组的一项随机2期试验(E1512)的结果,探讨卡博替尼(C)、厄洛替尼(E)或者两药联合(E+C)用于EGFR野生型(wt)NSCLC患者二线或三线治疗的疗效。
研究纳入了125名患者,其中115名符合标准(E,n=39;C,n=39;E+C,n=37)。除了E组有更低的脑转移率(p=0.02)外,其余的患者特征在各组间是平衡的。中位随访8.5个月。与E组1.9个月PFS相比,C组的PFS明显增加(3.9个月,HR 0.33,p=0.0002,80%CI,0.22-0.49),E+C组也明显增加(4.1个月,HR 0.31,p=0.0002,80%CI,0.21-0.46)。OS也类似,与E组的4.0个月相比,C组(HR 0.52,p=0.02)和E+C组(HR 0.50,p=0.02)的OS都明显升高。C组的3-4级治疗相关高血压和粘膜炎发生率更高,E+C组的3-4级腹泻发生率更高。C组和E+C组整体的高级别毒性发生率明显较高。研究结果表明,对于EGFR野生型NSCLC患者,卡博替尼、卡博替尼+厄洛替尼相比厄洛替尼单药更改善PFS。(详情)
5.即时 ADT(前列腺癌)
Gillian Duchesne(澳大利亚东墨尔本Peter MacCallum癌症中心)的研究结果显示即时去雄激素治疗(ADT)与延迟ADT治疗比较显著延长了前列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和疾病无临床进展间期。其III期试验纳入了根治性治疗后伴PSA升高或无症状不适于根治性治疗的男性前列腺癌患者。293例患者按1:1随机分配,分别接受即时或延迟ADT。即时ADT组的总生存期较延迟治疗组显著延长(P=0.047);即时ADT组的6年生存率为86%,而延迟ADT组为79%。
6.MARIANNE研究(乳腺癌)
III期 MARIANNE研究的初步结果显示,曲妥珠单抗、emtansine伴或不伴有帕妥珠单抗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疗效不劣于曲妥珠单抗联合紫杉类药物。1095例集中评估的HER2阳性的进展,或复发的局部进展的,或未治疗的转移性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按1:1:1随机分配至各个治疗组。研究主要终点为PFS,首先做非劣效性统计检验,非劣势性完成后只做优势性检验。Paul A Ellis(Guy’s Hospital 和 Sarah Cannon研究所,伦敦,英国)提供的数据显示,曲妥珠单抗、emtansine两组的PFS不劣于曲妥珠单抗联合紫杉类药物组,但未显示出更多的优势。各组间的总生存期类似,但毒性反应不同。
7.口腔癌手术
印度孟买Tata纪念中心的Anil D’Cruz教授带来的一项研究发现,预防性颈部淋巴结手术改善早期口腔癌患者生存。这项前瞻性的III期随机临床试验(NCT00193765),研究分析了单侧T1或T2期口腔鳞癌的患者初次手术时行经口END术较TND术(淋巴结复发时颈清)的优势。基于肿瘤大小、部位、性别及术前颈部超声对患者进行分层。主要终点为总生存期(OS),次要终点为无病生存期(DFS)。共入组500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9个月。TND组与END组的复发例数分别为146例与81例。END组的3年OS及DFS显著高于TND组,OS(80.0% vs.67.5%, HR=0.63, 95%CI 0.44-0.89, p=0.01) ,DFS(69.5% vs.45.9%, HR=0.44, 95%CI 0.34-0.58, p<0.001)。结果提示,早期口腔癌患者行选择性颈部淋巴清扫术可以减少37%的死亡率,应考虑将此方案最为标准治疗方案。(详情)
8.Avelumab 治疗卵巢癌
Mary Disis(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Ib期扩展试验的结果显示,抗PD-L1抗体avelumab在既往治疗过的、复发或难治性卵巢癌的治疗研究中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和临床活性。23例患者随访了2个月,4例患者(17.4%)取得了最佳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11例患者(47.8%)病情稳定,2例(8.6%)患者在疾病进展后出现了肿瘤退缩30%。23例患者中有18例(78%)发生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包括所有级别),其中疲劳、恶心和腹泻最为常见;23例患者中有2例(9%)发生了3级或以上的不良事件,但未见严重不良事件报告。中位PFS为11.9周(95%CI,5.9至未达到研究终点),其中PFS达24周的比例为33.3%(11.5-57.2)。75例女性纳入了扩展队列研究。(详情)
9.GADOLIN研究(非霍奇金淋巴瘤)
Laurie Helen Sehn(加拿大温哥华British Columbia癌症研究所)展示了obinutuzumab联合苯达莫司汀与苯达莫司汀单药比较,治疗利妥昔单抗抵抗的惰性非霍奇金淋巴瘤III期研究的初步结果。396例患者按1:1随机分配至各组;在特定协议的中期分析后,因研究主要终点PFS已经达到,国际数据监控委员会建议研究揭盲。中位PFS评定结果由独立的放射机构审核,单药苯达莫司汀组的中位PFS可达14.9个月,obinutuzumab组未达到(HR 0.55[95% CI 0.4-0.74,P=0.00011])。与obinutuzumab组(68.0%)相比,单药苯达莫司汀组(62.1%)3级或以上的不良事件的报告更少。(详情)
10.ENDEAVOR研究(多发性骨髓瘤)
Meletios Dimopoulos(希腊雅典National and Kapodistrian University of Athens)报告了III期ENDEAVOR研究的疗效数据。ENDEAVOR研究比较了carfilzomib联合地塞米松方案和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929例既往接受过一至三套治疗的患者按1:1随机分配至各治疗组。
在预先计划的中期分析中,carfilzomib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组患者的PFS较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组显著延长(18.7个月vs. 9.4个月[HR 0.53,P <0.0001])。关注的常见不良反应为高血压(carfilzomib组8.9% vs. 硼替佐米组2.6%)、呼吸困难(5.6% vs. 2.2%)、心力衰竭(4.8% vs. 1.8%)和急性肾功能衰竭(4.1% vs. 2.6%)。关于总生存期数据的随访还在继续。
11.PET-NECK研究(头颈部癌)
局部进展伴淋巴结转移的头颈部癌症患者,其PET-CT引导积极监测的总生存期结果与计划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类似。III期PET-NECK试验纳入了根治性放化疗后适于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包括口咽、下咽、喉、口腔或原发不明的鳞癌。 564例患者按1:1随机分配进入积极监测组或计划颈淋巴结清扫术组。在积极监测组中有54例患者接受了颈部淋巴结清扫术,22例出现了手术并发症,而计划淋巴结清扫组中有221例接受了颈部淋巴结清扫术,85例出现了手术并发症。Hisham Mehanna(英国伯明翰大学)发现两组的总生存未见差异(HR 0.92 [95%CI 0.65-1.32]),表明这两种治疗策略无优劣之分。
文献全文:2015 ASCO Annual Meeting.pdf
会议专题》》》2015年ASCO年会专题报道